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体会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丁建雄
[导读] 对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摘要:目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94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137.84±9.31)mmHg和舒张压(81.24±6.8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3±8.72)mmHg和(99.31±6.17)mmHg(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4.35±1.27)分低于对照组的(7.54±2.38)分(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睡眠质量;收缩压;舒张压
引言
由于老年人睡眠质量和机体功能均呈现衰退的状态,进而使患者血压升高,使病情加重。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对患者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得到较优的降压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伴有睡眠质量障碍的高血压患者中,对其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和血压变化情况予以严格监测,对其效果作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②患者年龄>60岁;③住院时间4~5d。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肝、肾、肺、心等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③帕金森;④拒绝配合研究;⑤沟通障碍;⑥临床资料缺失。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两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1~84岁,平均(69.59±2.71)岁;高血压病程3个月~21年,平均(7.49±1.32)年。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2~83岁,平均(69.67±2.53)岁;高血压病程4个月~20年,平均(7.58±1.56)年。患者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降压、控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定期随访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①每日上午、下午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血压进行动态监测。由专业素质较高的护士进行操作并记录,在测量血压时,患者的上肢需保持静止,不可随意甩动。②睡眠障碍评估,患者入院后采用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睡眠的调查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填写,结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影响患者正常睡眠的因素,科学制定护理方案,落实护理计划。③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调整病房内温度、光线、声音等。患者休息时,指导陪护家属避免大声说话,电视机予以关闭,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动作轻柔,放低交流声音,减少对患者的打扰。④心理疏导,针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最新进展,使患者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改善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树立预后成功康复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争取患者配合。⑤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协助患者制定睡眠作息表,严格控制白天午休时间,控制在2h以内,尽量将睡眠时间集中在夜间,白天可通过看书、看电视、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日间睡眠过度。
        1.3判定指标
        对94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PSQI评分进行判定。使用PSQI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时间、起床时间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睡眠障碍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公众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增加睡眠时间的认识仍有诸多不足,但把改善睡眠障碍考虑在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反复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把改善睡眠质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适当睡眠可以使身体得到良好休息。深度睡眠可促进体内分泌激素,修复疲劳,对血压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我们应重视睡眠的影响和作用。经本文实践证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证实两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均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但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60%,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提高预后效果。
结语
综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同时易并发焦虑等负性情绪,在实际生活中需给予积极的干预,方可改善或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瑞芹,朱丽丽,张会敏,等.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1):1741-1744.
[2]张晓娜.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情况及其不良情绪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1.
[3]黄小莎.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5(1):205-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