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邢少华 李植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进行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的6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咀嚼和语言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和语言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缩短咀嚼和语言恢复时间,优于单纯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先天性缺牙患者;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应用效果
        引言
        先天性缺牙主要是指人体牙胚发育异常导致牙齿数目减少,包括中切牙、前磨牙、侧切牙以及第二磨牙缺失,缺牙数目为1颗至多颗,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牙列缺失,其口腔功能会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先天性缺牙会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并影响其面部美观。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以口腔修复为主,但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仅采取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欠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牙齿缺失,全景片显示无牙或牙胚;缺牙区骨质和牙龈、牙槽等无明显炎症和病变;无严重牙周炎。排除标准:存在全身系统疾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不接受定植者,未定期复查者;精神异常者。本研究通过本单位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4~45岁,平均(29.5±3.2)岁;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年龄16~48岁,平均(32.7±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X线检查,明确病情,进行常规牙齿洁治,处理残留牙根牙冠、埋藏阻生牙以及无用的乳牙,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方案: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拍摄X线片,分析上、下颌模型,了解缺失牙的具体情况,例如位置、缺失数量、与周边牙齿的关系等。使用临时冠树脂材料,制作美学蜡型修复体,复制到口腔内,进行效果综合评估。确认效果满意后,进行比色,并完成牙体预备、取模,同时应注意冠桥保护。烤瓷桥修复体制作完成后,指导患者试戴,并根据患者情况仔细调和,满意后,进行粘结。若患者缺失牙的数量较多,且经济能力有限,可选择烤瓷冠桥修复与种植修复联合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正畸疗法+口腔修复疗法联合治疗,根据患者口内照、肖像照,获取上、下颌模型,拍摄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以及患者面型,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具体治疗方案,使用固定矫正器,完成正畸治疗,确保其排列整齐,纠正错位牙、扭转牙以及倾斜牙,调整尖牙的位置,除此之外,对基牙的位置、中线、牙弓排列、覆合覆盖等也应该进行调整,指导患者坚持戴用保持器6个月后,安排口腔修复治疗,修复方法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为3个标准,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患者接受治疗后,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交谈、咀嚼东西,牙齿未出现不适。

有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有所好转,交谈与咀嚼东西稍有不适,没有太大影响。无效为患者经受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患者的语言交流功能与咀嚼功能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该组调查总例数×100.00%。2)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恢复效果以1个月为观察周期,总结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恢复效果,以患者恢复时间短为治疗有效的证明。3)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3个标准,即满意、一般、不满意。给38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满意+一般)/调查总人数×100.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咀嚼和语言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和语言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7%,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先天性缺牙是口腔常见病之一,数据显示发病率可达5%~10%,由于牙列完整性被破坏,对咬合关系,语言发音,咀嚼和面部美观等方面均产生影响。先天性缺牙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均由关系,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基因遗传或染色体出现变异,畸形等原因,同时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病毒感染,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也可导致牙胚发育异常。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所以临床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语言咀嚼功能为主。目前对先天性缺牙主要通过口腔修复治疗和正畸矫治进行治疗。口腔修复治疗是依据患者的牙体构造制备修复体以此达到矫正牙齿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中,由于大部分患者因缺牙影响了面部发育,而通过口腔修复治疗,可在治疗牙齿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仅对患者缺牙进行治疗,使其语言、咀嚼功能得以改善,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面容面貌。正畸治疗是应用矫正器调整牙齿位置关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正畸可使牙齿的美观度提升。在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牙齿的整洁度,缩小牙齿间隙,与口腔修复治疗联合应用,可为义齿的种植提供更为理想的环境,使患者的牙齿功能恢复更好。先天性缺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异常病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不能正常与人交流,部分患者受该病的影响存在面部缺陷。先天性缺牙患者显著的特征就是存在牙体缺损,加之患者不注重口腔清洁,容易出现龋齿、牙周病等,影响患者的正常语言沟通,对患者面部美观性也有一定影响。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一般采取口腔修复治疗,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还是有部分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恢复速度慢,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方式在先天性患者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冠忠,刘孟媛.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46-47.
        [2]王欢.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8):127-128.
        [3]强振华.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2):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