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臼整复手法在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赵博
[导读] 探讨脱臼整复手法在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脱臼整复手法在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经本人推拿痊愈的小儿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对22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以探讨脱臼整复手法对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的积极作用。结果:22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在进行脱臼整复手法治疗后治愈率为100%。结论:脱臼整复手法对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有着姣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脱臼整复手法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应用效果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5岁以下幼儿肘部最常见的外伤,通常幼儿在走路跌倒时,由于幼儿手腕部恰恰被成人握持而肘部突然受到强大的牵拉力所致。在2018年-2019年间经本人治疗的22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就诊时患儿患肢手肘部呈现半屈状,旋前垂于身体前,不能牵手,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并拒绝大人碰触,肘部略有肿胀,外形无明显变化,挠骨头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脱臼整复手法作为小儿推拿的主要方式对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经本人推拿痊愈的小儿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5岁,发病时间均为两小时之内。
        1.2诊断标准
        患儿发病均具有成人手腕牵拉史,患儿患肢手肘部呈现半屈状,旋前垂于身体前,不能牵手,拒绝拿取食物及玩具,并拒绝大人碰触,肘部略有肿胀,外形无明显变化,挠骨头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且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排除合并骨折。
        1.3治疗方法
        推拿手法:揉法、拨法、拔伸法。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者要根据小儿对推拿手法的反应,适当减少力度,以保障患儿对医者推拿过程的配合。同时医者要与患儿家属或助手进行配合,以减少患儿对医者的抗拒,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整复操作:家长或助手抱住患儿正坐,医者与患儿对坐。以右侧为例,医者用拇指以轻柔手法放松患肢肌肉,缓解疼痛,用拨法弹拨肘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然后让助手或家长双手握住患肢上臂,医者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小头处,右手握住患肢腕关节处,与助手保持一定的相向拔伸牵引力,分散患儿注意力,慢慢加大旋转范围,继而右手将患肢前臂旋前,再屈曲肘关节,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可稍加挤压挠骨头处。当听到或感觉到轻微的入臼声时,为确定入臼,医生可助患儿屈肘于前胸,屈腕向前动作,若可做此动作表示复位成功。
        预防和护理:从预防的角度的来讲,由于小儿关节发育不全面,在进行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应避免对小儿的手肘过分用力,应保障小儿肘关节的正常、健康发育。从护理的角度来讲,复位成功后可用绷带悬吊患儿前臂1-2天。在平时活动中,应尽量避免牵拉小儿的腕部,穿衣和脱衣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蛮力。同时家长要加强小儿自我锻炼,以增强体质。


        1.4治疗标准
        治愈:肘部疼痛消失,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患肢不能上举,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结果
        22例小儿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患者在经过脱臼整复手法治疗后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
        3.讨论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主要因幼儿在肘关节伸直位同时受到外力的旋转牵拉所致。如穿衣、起床或走路跌倒时被成人握住腕部,使小儿肘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桡骨头向下滑脱,并且肮挠关节间隙增大,关节内负压加大,环状韧带被吸入肮挠关节间隙,导致挠骨头被环状韧带卡住,不能回复原位而形成挠骨小头半脱位。幼儿挠骨头尚未完全发育,挠骨头与桡骨颈横径几乎相等。桡骨头完全位于肘关节囊内,周围无任何韧带和肌腿附着,只被一条起于尺骨后缘的环形韧带所围绕,即桡骨环状韧带。此韧带由坚韧的强力纤维构成,内面衬以薄层软骨,该韧带可因桡侧副韧带过度牵拉而被动运动,其不足以紧密包裹尚未发育完全的挠骨头,二者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加上关节囊松弛,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脱位。
        脱臼整复包含拔伸牵引、屈伸回旋、提按端挤等技术性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骨伤问题,脱臼整复是当下常见的骨伤治疗方式,但脱臼整复只适用于单纯的关节性错位,无法就骨折问题进行解决。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幼儿表达能力差,损伤后一般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损伤的过程,甚至还有些患儿主诉肩关节或腕关节疼痛,医者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肘部有明显的牵拉史、搭肩实验阳性、桡骨小头处压痛明显等的依据,迅速作出诊断。
        临床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方法有旋前和旋后法,笔者认为,旋前法治疗挠骨小头半脱位效果较好,复位治疗过程中患儿几乎无痛苦,且可恒定地感觉到弹响,复位在瞬间即可完成。诊断挠骨小头半脱位时,应与肱骨内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外髁骨折等肘关节损伤相鉴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伤者多为小儿,问诊及查体
配合差,故应高度重视X线检查在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以细致的了解患者受伤情况,减少因盲目治疗导致的不良现象。
        在进行推拿的过程中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可以放松肌肉,提高局部组织的痛域,解除痉挛。拨法可以松解粘连,促进肌腿、韧带放松,起到松动关节的作用。拔伸法可以增加关节腔的间隙,改变脱出物的位置。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肌肤柔嫩,揍理疏松,脾胃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整个推拿手法整复时间较短,普遍在一分钟之内完成,一气呵成,而且创伤小复位成功后患儿即刻停止哭闹,患肢立即能抬举、挥臂的动作。手法复位通过牵拉肘部可增加关节间隙为旋转复位做准备,当左右旋转2-3次后,听到弹响声,说明复位成功,一般不需制动。治愈后应避免牵拉幼儿患侧手腕,避免再次脱位。
        综上所述,脱臼整复手法对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该手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康复医生掌握应用。此类疾病的治疗拓宽了我们推拿科治疗疾病的范围,推拿手法整复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琪,蒲竞超.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J].中国医药指南.2015(06)
[2]曹印福.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