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药熏洗疗法为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尤其在骨伤科方面骨,活血通络祛瘀,健脾祛湿化痰治法。中药应用广泛, 历史可追述较长。从《五十二病方》 开始记载到《医宗金鉴》的理论提升,临床应用推广,再到近现代的发展, 充分发挥了中药熏洗的巨大作用,表现在简便、有效、副作用小、易于推广等方面。本文结合中医药物熏洗疗法的主要类别,对中药熏洗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中医熏洗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疗效,为进一步提升骨伤科患者疗效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医熏洗疗法;骨伤科;临床应用
中医药物熏洗疗法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把中药煎煮后, 先利用蒸汽对患者受伤部位的皮肤用熏蒸、再进行冲洗、浸泡等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治疗方法。祖国传统医学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手段。《黄帝内经》中就有“淋洗”、“淋浴”、“淋拓”等记载,例如《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成书于唐代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也有“凡肿是血伤,用热药水泡洗”的记载。《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下面就这一治疗手段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1中医药物熏洗疗法的主要类别
熏洗疗法的分类:熏洗法可分为局部熏洗法、全身熏洗法及热罨法。
1.1局部熏洗法
局部熏洗法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手熏洗法,根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将煎好的药物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患手浸于药液中洗浴。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第二、足熏洗法,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木桶或铁桶中,桶内置1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汤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汤不烫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没于药汤中泡洗。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第三、眼熏洗法,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取端坐姿势,向前微微弯腰,面向药汤,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将脸盆口盖严。熏洗完毕后,用于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十分钟。第四、坐浴熏洗法,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盆内,在盆上放置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横木架上进行熏疗。待药汤不烫手时,把臀部浸入盆中泡洗。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更换干净的内裤。
1.2 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淋浴。或把药汤倒入大木盆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在浸于药汤内淋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待消汗以后,再换穿衣服。
1.3 热罨法
此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摊放患处,另用一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于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于患处。
2中药熏洗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1中药熏洗在足跟痛的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腰脚,本病由于肝肾亏损,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加之寒湿凝滞风湿痹阻,导致经络气滞血淤,不通则痛引起。通过中药的熏洗补益肝肾、养血通络、行气止痛、活血化疲之功。熏洗方:威灵仙30克,艾叶、独活、羌活各20克,红花15克,皂角刺、汉防己20克,食醋100毫升,鲜葱50克。应用足部熏洗法。将中药加清水约1500毫升,用武火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将药液倒入桶或盆内使用。每次浸泡30分钟左右。
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2.2中药熏洗在手外伤中的运用
本病由于局部的癖血阻滞经络,使阳气不达断指远端,而阴寒之性凝滞,日久而致手指屈伸不利,正如某论著所言“跌打损伤凡是疼痛,皆疲血凝滞之故也”。中药洗剂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通过熏洗的方法,能使经脉寒凝得到温煦而散去,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瘫痕,减轻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粘连的形成。
2.3中药熏洗在四肢骨折后遗症的运用
祖国医学认为,骨折后易引起经络阻塞,气血不通,营卫不通达内外,关节周围筋肉组织得不到濡养,导致关节活动不利。或伤后因保护不严,复感风寒湿邪而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挛缩、肌肉严重萎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关节疼痛、肢体肿胀等。通过中药的熏洗行血散瘀,消肿止痛。当归透骨汤:当归、透骨草、赤芍、天仙藤各15克,蒲公英、苏木、紫花地丁各12克,没药、白芨、刘寄奴、生蒲黄、红花、茜草、海桐皮、桂枝、五加皮各10克。主治骨折后骨痂已形成者及软组织损伤所发生的局部瘀血肿胀疼痛。应用热罨法或局部熏洗法。将中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5-20分钟,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使用,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10天左右为一疗程。
2.4中药熏洗在肘部伤筋的运用
中医学认为多由气血虚弱,血不荣筋,肌肉失却温煦,筋骨失于濡养所致。起病缓慢,初起时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逐渐加重,疼痛甚至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影响肢体活动,但功能活动多不受限。做拧毛巾、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前臂无力,甚至持物落地。西医称为肱骨外上髁炎。通过中药的熏洗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建议使用热罨法。将药物装在纱布袋内缝好或扎好,放在砂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约1500毫升煮开后,再继续煮15-20分钟使用。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3中医药熏治疗法的治疗方法:
常规方案:将药装于布袋中,再置于锅中或盆内加水使药物完全浸泡为度,然后煮沸 10~15 分钟后,放在患部下面熏,伤部周围用毛巾遮盖,以免热气散溢,然后待水温降至不烫伤皮肤时,用药液洗患处。约 30 分钟,每日 2 次,每付可熏洗 4 次。药水因蒸发而少,可以再加水煮沸熏洗。7~15 天为一疗程。注意:皮肤有破溃者禁用;洗后皮肤有红疹、瘙痒者停用。
实践中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具体情况要进行调整。例如患者身体素质好,可以适当延长单次治疗时间,缩短总治疗时间。
4中医药熏蒸注意事项:
中医药熏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有无恶心、胸闷、呕吐、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严防出汗虚脱或头晕,若有以上症状, 立即停止治疗;中医药熏蒸治疗温度以 38℃~42℃为宜,不宜过低或者过高, 过低降低治疗效果,过高容易出现烫伤;中医药熏蒸治疗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每次以 15—20 分钟为好,最长不宜超过 30 分钟;中医药熏蒸治疗过程中应适当饮水,补充体内水分,如果天气炎热,可以补充生理盐水;老人、儿童、精神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应有专人陪护, 以防造成意外伤害;熏蒸后走出室外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
5结 论
综上,骨伤科疾病较为常见,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位,具有丰富内容,其中中医熏洗疗法具有用法简单,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势,可有效治疗或预防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提高骨伤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强.中医熏洗疗法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34)
[2]梁杰,王诗忠.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J].中外医疗,2012(21).
[3]孙真理.熏洗疗法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