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及临床症状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rCsS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CSs神经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O.05)。治疗后2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发凉、肢软无力及感觉减退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DPN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针刺疗法;电刺激疗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因素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超过1/2会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理疗室就诊的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1—75岁,平均(47.62±8.97)岁;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6.55±1.75)年;DPN平均病程(2.5±1.2)年。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4岁,平均(47.51±8.60)岁;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6.61±1.69)年;DPN平均病程(2.8±1.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DPN诊断标准,以下肢病变为主;辅助检查显示运动神经传导及周围感觉障碍;非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风险,愿意配合治疗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脏腑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合并酮症酸中毒等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连续多次糖尿病昏迷史;妊娠、哺乳期女性;贫血或造血功能障碍者;经常服用抗抑郁或镇静药物者;不能配合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嘱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进行运动,积极控制血糖。
1.4.1对照组
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0.5mg,每日3次口服。
1.4.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选穴(双侧):肾俞、合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天枢、太冲。以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0.35mm×40mm无菌毫针,按照针刺规范进行直刺、斜刺等得气后,提插捻转等手法行针,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针刺完毕后,予中频治疗仪治疗。
采用全日康J18B型电脑中频(透热)治疗仪(北京金豪商贸有限公司),将电极片放置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治疗,将功能调至处方10,每次20min,每日1次。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rCsS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CSs神经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O.05)。治疗后2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发凉、肢软无力及感觉减退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极易发生糖尿病眼病、心血管疾病及DPN等并发症,其中DPN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晚期累及神经病变,导致肌力、肌张力减退及肌萎缩、瘫痪、坏疽等,直至截肢。DPN晚期致残率极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的观点,但多数认为与高糖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硝化应激的细胞毒作用、外周神经组织内质网应激等有关。另外,血脂紊乱、代谢性炎症、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免疫因素等均参与其中。
DPN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或阴阳亏虚为本,瘀阻脉络为标。本研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腧穴可通调五脏六腑之气。选肾俞补肾以滋补肾阴,固护先天之气;足三里、三阴交补益中气,健运脾胃,以固护后天脾胃之气,从而有利于养宗筋,利关节;合谷、曲池同属阳明经,阳明多气多血,可以活血通络,助气血生化,既能改善上肢症状,又可祛除湿热之邪,防止湿热之邪下注;阳陵泉为筋会,可激发经气,舒筋活络;此外,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皆是手足三阳经之要穴,针刺刺激以上穴位可健脾益气,调和气血,疏通三阳经脉,治疗肢体发冷疼痛;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原)穴,有滋阴潜阳、补肾强筋骨之妙;大肠募穴天枢通畅气血,濡养脏腑宗筋;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可疏肝理气,通经活络。中频治疗仪治疗的机制是通过用特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穴位,起到活血化瘀、平和阴阳、调和脏腑及扶正固本的作用。该治疗仪穿透组织较深,既有磁场作用,又有热作用,中频梯形电流作用强,能够兴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效增强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及肌肉收缩,减轻组织紧张度,同时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和营养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发凉、肢软无力及感觉减退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DNP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总体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ss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DPN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DPN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幸冰峰,洪敏,周歆,等.电针分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功能障碍疗效评价[J].中医药学报,2019,47(3):70-73.
[2]张丽.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8,3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