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杨琼华
[导读]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4月的医院接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不安全因素;手术室护理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属于高病发症,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心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的心脏缺血疾病。心血管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同时,老年人自身身体因素影响,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于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需要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本研究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4月的医院接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为(65.24±3.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62~85岁,平均年龄为(69.24±3.58)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及消毒工作,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方式,手术中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医护人员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操作,手术后麻醉清醒后送患者回病房。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手术前护理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手术前患者主要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积极预防胃肠道应激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告知患者正确的手术体位摆放。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协助患者摆放位置,做好保暖工作[2]。协助医生为患者建立,实施心电监测,常规进行检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生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对存在紧张情绪的患者做好情绪疏导工作,转移注意力。安抚情绪,术后护理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通报结果,麻醉苏醒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告知家属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饮食,生活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
         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n(%)]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给予解决的对策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心血管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患者情绪紧张,对自身病情存在相对误解,导致依从性较低。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导致疲惫,无法进行护理工作。手术室因素,护士与主治医生之间配合度不高,手术前没有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并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提高患者的技术水平。要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肠胃功能及新陈代谢能力正常,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帮助树立自信心,手术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医生为患者进行监护,出现异常立即向医生进行报告,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准备,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3]。对于老年心血管患者而言,手术室护理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突发情况,为了适当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应该安排合理的排班安排,对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给予健全,进一步增强流程的规范化。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治疗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少年在治疗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艳, 刘晓蓓, 高倩,等.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 031(012):1557-1560.
[2]高红卫, 徐小飞. ACMMM管理模型在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9):1448-1452.
[3]王依娜.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 2019, 041(012):1337-1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