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 影响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孙海霞
[导读]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得到患者满意评价。
         关键词: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肺结核;艾滋病;
前言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因感染结肠杆菌为引发疾病,主要症状为胸痛、发热、咯血、咳嗽等,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艾滋病属于进行性发展、慢性致的致死性传染病,无法治愈。因此,很多艾滋病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心理负担很大。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时需配合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提高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本文将以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男:女=17:13;年龄是35-59岁,平均是(43.59±4.83)岁。研究组,男:女=18:12;年龄是36-58岁,平均是(43.79±4.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完善有关检查,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指标。
         给予研究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1)心理护理:鼓励与支持患者,传递积极信念,向患者讲述有效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日常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运用暗示性语言,向患者传达信心,如药物治疗效果不错、今天脸色看起来更好等。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细心坚决,确保患者感受到被关注,树立自信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将内心感受勇敢的说出来。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给予患者鼓励,确保患者坚强、正确面对现实,维护与选择交际圈。(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艾滋病、肺结核有关知识,如发病因素、易感人群、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传播途径等。向患者讲述艾滋病患者需终身服药,尽管无法根治,但可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概率。在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耐药性,且伴随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正确看待药物不良反应与耐药性,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服用时间与使用剂量,以及随意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遵医嘱用药、积极态度等评估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随后,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0-100分,其中0-70分为不满意,71-90分为比较满意,91-100分十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对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3 讨论
         肺结核属于肺部感染疾病,因机体感染分歧杆菌引起疾病,为慢性传染疾病,极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诱发心脏病,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2]。艾滋病患者伴随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艾滋病患者在歧视下,正常生活权利失去[3]。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心理压力更大,产生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影响抗病毒功能。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确保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平稳心态,促进疾病的治疗[4]。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以此为基础建立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感受,以患者角度分析问题,为患者着想,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得到患者满意评价。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538-540.
         [2]胡丽萍.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910-1911.
         [3]谭剑明.心理指导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45-47,51.
         [4]李琼,党萍.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0,6(7):129-130.
         [5]陈萍,赵立,冯晓梅.心理护理服务模式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价值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