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4082419620415XXXX 2身份证号码:22038119871013XXXX
摘要:建筑工程从整体上来讲可分为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两部分,地下工程主要是整个建筑的地基,它直接影响到建筑上部结构的稳定性。而建筑的主体结构则是指地基以上的建筑部分,它主要承担着支撑和传载整个建筑的负重以及维持地面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然而,建筑主体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必须要对各项工序做好全面的部署,并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加控制,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全面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建筑行业实际发展中我们只要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便可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合理、规范,确保建筑工作施工进度合理,保证该建筑整体质量,本文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房屋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房屋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
2.1施工测量
对于现在的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设计时,要制定相应的方案计划,其中提前做好测量工作,特别是轴线的测量,要确保其精准性。首先,在标高线的测量方面,要在每一层楼设置好相应的预留孔,一般四个为最佳,为进行标高线的测量做好准备;其次,在测量时为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不仅要使用加重锤线进行垂直测量,也要使用激光设备进行测量,在双重测量的情况下,保证其测量的精准性;最后,在轴线方面,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控制,做到精准测量,可以在钢板中预留相应的孔进行控制,还要使用相应的设备仪器进行辅助,并使用经纬仪做好复核工作,确保其精准性。
2.2房屋建筑模板施工技术
工程模板的设计是在符合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制造出一定规格、一定尺寸大小的模型板,模板工程在整个工程中是最基础的工程环节,广泛地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模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被重复使用,所以对其制作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模板的形状、受力特点以及材质的不同,模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模板的施工过程:在模板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模板周围进行夯实工作,保证模板安装后的稳定程度,并且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工作以及标高工作等。模板的安装过程:模板的安装应采用重复式拼装的手法,确保模板之间拼接的整合性;要牢固安装模板配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配件脱落的情况;对于预埋件以及预埋孔的设置一定要根据事前的设计要求来进行精准设置;基础模板的设置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尽量减少其变形程度,应具有精准的位置和高稳定性。对模板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建筑是为人使用的一种产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任何一环节都应进行仔细排查,在模板工程环节的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重复仔细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安装失误等情况。
2.3房屋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钢筋工程也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项目,也是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确保钢筋的型号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同时对入场的钢筋进行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湿、防锈、防变形等工作。在钢筋的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能避免出现钢筋材料的浪费,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项目选择合理的绑扎方式,尤其在梁柱节点中,需要严格控制钢筋的数量、间距,同时防止出现绑扎混乱等情况。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对钢筋进行编号处理,并将钢筋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位或者遗漏安装等问题。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工作的基础材料,而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对混凝土的混合配制以及对混凝土混合液的灌注和养护等多项工作。从混合配制工作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施工人员需要选择强度等级符合要求的水泥材料,并应当关注砂石、骨料的粒径大小。关注材料质量和材料的清洁度,避免影响配比的效果。然后,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天气情况和本次施工的具体要求,制作混凝土试样,科学调整配比方案。混凝土配制的地点不能离施工现场较远,否则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凝固或者离析等情况,而影响混凝土浆液的使用质量,造成经济的浪费。
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中,目前,混凝土灌注的方法大多是以泵送为主,这还涉及到对泵送速度、泵送量的选择。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满足实际建设需求,施工人员还需要进行振捣和压实操作。振捣操作的目的是排出混凝土材料当中存在的空气气泡,而压实工作是为了提高混凝土材料整体的密实度。最后,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采取科学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通常需要持续一周以上的时间。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施工单位应当安排管理人员进行收工检查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并结合施工数据展开分析,根据具体遇到的施工难点问题分析现阶段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有无优化和改善的空间,从而推动新时期房屋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3质量控制要点
3.1创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制
建造一个房屋建筑需要很长的工期,建造时期的质量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每一次工作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所以为了很好地保障房屋建筑的建造安全,必须要创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制,着重于创建一个科学、客观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并且还要依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手段,才能够确保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建筑的安全,以及更久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原本的经济实力以及质量管理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过程可以圆满完成,还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质量管理手段来控制影响造价的每一个环节,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不足情况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安全的问题是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技术操作行为、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等都会对施工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展房屋建筑施工工作时,应当积极对员工进行工作能力的考核,分析出员工是否具备参与施工建设的能力。尤其是在对一些专业施工设备的操作环节中,要保证施工人员是持证上岗。并应当定期展开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其自觉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宝众.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8(6):233.
[2]江建明.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7(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