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时代在进步,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学习需求也在与时俱进,但是,想要学好音乐,对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本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作出了以下几点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课;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相对特殊,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时,需要以学生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保持高度兴趣,进而激发创造潜力,塑造健康人格。
一、利用有效互动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并不是一个死板与枯燥的课程,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促进的课程,但是造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结果不理想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进度,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音乐本身的魅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沉浸到音乐中感受。教师为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用有效互动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肢体、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互动,增加活動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应正确认识到,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音符是音乐的基本语言,将音符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不仅能生成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促进情感的表达。但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认知能力有限,若想通过口头的讲解与笔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这些内涵,运用这些知识颇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充分运用音乐促进小学生理解,同时运用音乐引导小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与价值,最终对音乐产生无穷兴趣。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或热烈欢快、或宛转悠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学习情境,通过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调动学生内在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传达出的氛围与思想情感,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创造,让学生从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捕捉灵感,获得对其中思想的感知,并将这种朦胧的感觉或意识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进而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合理选择教学材料,促进学生音乐心理发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年龄阶段不同,各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各不相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目前,现有的音乐作品主要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小学生正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其个性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较短,且没有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要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通过音乐欣赏作品的合理选择,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近及远地进行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选择《铃儿响叮当》《劳动最光荣》等一些活泼动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欣赏作品。由于高年级学生接触的事物更丰富,教师可尝试让他们欣赏《百鸟朝凤》《在钟表店里》等器乐作品。此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选用《西游记》《洗澡歌》《健康歌》等课外欣赏教材;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选用《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和《童年》等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欣赏教材。
总之,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选择合理的音乐教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
三、以学生个性特征为以依据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结合音乐内容设计趣味化、价值化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乐趣,同时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才。要注意的是,虽然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并非所有游戏活动均与学生个性特征相适应,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切实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上课前给小学生讲一讲舞蹈和歌曲背后的故事,因为在小学,大多数学生都是接触和学习过儿歌,比如《狼来了》,这些歌曲我们都可以找一些有趣的动画片或者视频,把这些放给学生看,再配合一些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娱乐中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久而久之,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也就越来越高。
四、小组教学,角色扮演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并且教师需要为小组安排课后任务,让他们每个人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讲述一段歌曲中的故事,相当于简单的情景剧表演,课后小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而活泼有趣的课堂,一定会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音乐艺术兴趣的培养也就不在话下。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及逆行音乐延长,演奏等等,从这些丰富的音乐活动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参与这些丰富的音乐活动,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重大。
五、舞蹈与音乐结合
舞蹈与音乐本就一体,而舞蹈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小学生年纪尚幼,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并且,教师想要让他们长期的做同一件事,也是很有难度的。再加上唱歌需要记歌词,而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讲难度颇大,因此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将唱歌与舞蹈相结合,配合简单又有趣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跳,歌词也就随着舞蹈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大家即兴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因此得到调动。
结语: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个体融合在一起,将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让音乐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使音乐成为拓宽学生眼界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胡晓萍.探究小学音乐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8,38(24):186+190.
[2]任思思.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黄河之声,2018(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