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文化课进行学习以外,还需要在个人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提升,而这就依赖于高中美术课程教学。 相比较其它学科来说,美术教学有着一定的自由度,在相关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能够表现出这一学科的独特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指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以使得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教学;教学活动;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的重视度不高
当前,很多高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美术、音乐等与高考没有关系的课程都并不重视,学校领导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仍然将文化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导致学校出现了“轻艺术、重文化”的现象。在美术课程安排上,有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只是在高一开课,高三就直接将美术课换成了文化课程。也有一些学校将美术课作为公共课,导致美术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边缘化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课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课程也没有按时进行,学生审美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美术教学具有功利性的特点
当前,很多高中学校都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对学校的招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将高考作为教学宗旨和教学方向,他们认为美术鉴定欣赏课程并不属于高考的范畴,甚至还会占用文化课的时间,这导致美术教学出现了表面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受到教师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会学习文化课知识,认为学习美术知识是浪费时间,对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并不重视,这导致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三)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很多高中的美术教师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也无法对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中学校由于本身就对美术课程并不关注,他们在美术教师资源的编排和配置上也存在问题,美术教师的数量少、专业化不足,甚至还出现了文化课教师兼任美术教师的模式。而现有的专业美术教师大多被安排到了美术特长生的教学指导当中,这导致普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课堂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美术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当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了解,在掌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和中心之后,对教学内容采取全面、有效的整合。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搜集与美术根源或美术主题相关的教学元素,将其和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之后,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体验入手,引入一些具有人性美和自然美的生活化内容,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美术课堂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审美意识。
(二)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体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的。教师需要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内容,对其进行整合,构建审美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之后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开展学习和探究,促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进入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可以向学生播放《开国大典》《成吉思汗》《林则徐》《大决战》等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利用 PPT 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美术的种类。在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梅杜萨之筏》等作品,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并让学生从历史和美术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绘画风格,以及重大事件、作品与权利、作品与一般历史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鉴赏。在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与历史的关系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三)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枯燥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对美术可能并不感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将班级学生划分为 6~8人的小组,并为小组学生安排实际的美术学习任务和鉴赏活动。
例如,在“礼仪与教化”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然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在学生了解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进行讨论和探究。教师向学生展示商代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汉朝的石雕、晋代的绘画,引导学生分别对作品的意义、功能、价值、审美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对美术作品展开分析,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结束语
美术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美术教学主题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和欣赏,或者引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小组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鉴赏和实践,借助这样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郭慧文.基于中学美术核心素养的鉴赏能力培育探析——以《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49-51.
[2]张晓明.从自主创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看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122-123+126.
[3]张志强.从特长兴趣出发 以反馈拓展收尾——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