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李黎平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黎平
[导读]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是我国发展以来坚持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可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45232319830309XXXX  广西全州  541500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是我国发展以来坚持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可以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为中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道路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市政府必须加快市政公用道路的建设进程。但目前,我国市政公用道路建设,特别是路基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路基施工技术研究,加快城镇化进程,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以下内容就公路路基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这一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导言
        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土方开挖量大,工艺复杂,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易受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影响,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路基施工满足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科学合理地运用路基施工技术是关键。
        1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核心结构,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作业要求都比较严格。任何一个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路基无法满足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造成返工和经济损失。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可能发生在成熟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等区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会对路基施工产生明显影响。如交通、人类活动和气象因素。
        衡量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强度、结构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市政公用工程投入使用后,将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和道路负荷。因此,路基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应对来自路面的荷载,避免变形和沉降问题,并有效地处理地下水、地质变化等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长期浸水和水流冲刷会影响路基的强度,如冬季道路经常发生翻浆、裂缝等。这就要求路基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
        2.1水温必须保持稳定性
        市政府在道路路基建设中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路基常年遭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导致路基损坏严重,极易受损。在我国一些气温明显的地区,土壤会随着当地气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温差较大。此时路基在寒冷条件下会膨胀或收缩。在反复收缩和膨胀的情况下,路基强度会降低。因此,市政在路基施工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气候变化特点,提高地基水温的稳定性。
        2.2路基强度达标
        在市政建设中,对路基强度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并定期对相关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2.3路基结构具有稳定性
        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是保证路基发挥作用的关键。简单地说,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决定着道路的安全性。如果路基稳定性差,很难支撑道路的安全运营,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使用。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稳定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避免影响,相关施工单位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即路基的稳定性决定了道路的性能,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行车安全。
        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3.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决定了后续施工的技术水平和效益。材料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并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做好配合比。对已报验的底基层进行检查处理。如有局部松散问题,应人工清除,加入合格级配混合料,并提前做好摊铺和洒水。压实度不小于98%,特别是局部软弱路基,压实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工更换材料,并且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基层碎石正式摊铺前2小时,人工清理路基杂物。做好施工放样,恢复水准点和导线基点,根据基层设计宽度确定边桩点,严格控制桩身的设置精度和牢固度,并做好复验工作。满足施工条件后,方可申报试验段填筑方案。竣工后进行总结和施工方案改进,为后续路基工程的正式施工提供标准。
        3.2施工测量
        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参考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恢复道路中心线,确定结构位置。施工测量中最重要的是水准点、中线和导线的复测。图中结构可通过施工测量在施工现场进行标记,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以保证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有关人员应充分理解设计图纸,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并确认设计图纸是否有错误。中线复测应加强地面标高和临时水准标的设置,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测量放线过程中,应确定横断面位置,以保证定位精度,以便准确定位以下道路和构筑物。作为地下管线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防止暗挖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3.3路基挖方施工
        路基正式开挖前,应做好相应准备,保证排水沟、截水沟排水畅通,并做好相应的防渗、防渗工作,防止路基施工区出现施工渗水问题。同时清除影响路基开挖施工的厂房、建筑物等障碍物。路基开挖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法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区域。特殊地质(如软土)不能使用机械设备时,应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为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需自上而下进行。另外,在开挖过程中,应按标准进行放样,并控制好坡度和标高,防止出现少挖多挖的问题。
        3.4土工格栅施工
        在基础检查完成后确认合格后,垫层应采用粒度小于30mm的级配碎石铺装。垫层铺好后,充分利用静力进行压实。碾压后,实际厚度与虚拟摊铺厚度之比不超过0.9。
        铺设垫层后,在其顶面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水平和纵向连接宽度应达到20cm。格栅铺设后,用U形钉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土工格栅施工完毕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5路床填筑
        根据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筑标高。为了使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压实度,每层填料的未测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宽度。填料的压实应在实际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外用粘土覆盖,封边宽度严格控制在40-100cm范围内。填土表面应设2%-4%的横坡,以利排水。对于封边粘土,应与回填材料一起碾压,使填料密实,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对于转角处,如果使用大型机具不能到位,可使用小型机具手动滚动,以免生死角而遗漏。路基表面压实后,不得有明显的轮迹、沸腾和软弹性,边线应保持平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实度、松铺系数等参数,最后一层土方碾压完毕后,应检查其平整度和标高。检验合格后,恢复地面标高、中桩、边桩。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回填上层土方。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中,应注意路基施工的一些环节和重点。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路面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只有在施工前做好施工过程的准备和优化,然后根据操作程序,才能更好地完成市政道路施工,为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超.关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建筑与装饰,2019(2):111-111.
        [2]尚支敏.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9(26):284-285.
        [3]黄超欣.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3).
        [4]孙大伟.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5).
        [5]陈启鹏.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山西建筑,2018(14).
        [6]李劲.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7(36):283-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