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4082419791120XXXX;安徽省一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某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路基填筑、路基碾压、路基整形与翻浆处理及软基处理,提出不同施工环节对应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类似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路基;路基施工
市政道路对城市的运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对市政道路的新建或改造。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施工是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决定了后续路面施工能否顺利完成和路面使用情况,因此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总长为7.89km左右,其红线宽度为40m,在两侧分别预留宽度为5m的绿化带,按双向六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重要环节,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现围绕该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路基施工技术做如下深入分析。
2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进场后,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对现有道路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此掌握一手字资料。开工前明确路基设计状况,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并掌握工程所在地区其它工程路基施工经验。路基填筑开始前,先做好土工试验,用于确定填料具体类型与含水量,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在路基填筑施工中使用。对于不满足规范的路基填料,应变更取土的位置,也可通过改良或加强压实来处理。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对取土场实施抽样试验,以确定填料能否达到施工要求[1]。
3路基施工
3.1测量放线
(1)在地面上开始中线测量以前,需要以设计部门交桩为依据对水准点与到导线点实施复核,并结合施工要求在道路上按照200-300m的间隔距离设置临时性水准点。
(2)在每个地段施工开始前,都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并测设边线桩与中心桩。在实际施工中,应对所有测量标志进行经常性检查,若发现有移位的或有遗失的,应立即校正或补充,以此确保为施工提供可靠指导。
3.2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施工中应始终遵循三线四度基本原则,其中,三线是指中线和两侧的边线,也就是在这三条线路上按照20m的间隔距离插上小红旗,以此确定中线和边线上的控制点;而四度是指厚度、密实度、拱度和平整度。通过对路基分层填筑厚度的有效控制使层底达到密实,通过对密实度的有效控制,能保证路基整体质量,使工后沉降达标,通过对拱度的有效控制,能确保路基上的雨水得以及时排出,而通过对平整度的有效控制,能使路基碾压达到均匀,防止在降雨后产生积水。
沿路基的中心线按照200m的间隔距离布置固定桩,路基分层填筑时的分层厚度需要以试验段施工结果为依据确定和控制,按照20m的间隔距离设置标高点,分层压实厚度一般不能超过30cm,但不能少于20cm,虚铺厚度按照不超过35cm严格控制。当地形有较大起伏时,需要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从两边到中心进行。在边坡的两侧应分别超填30cm左右,为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压实提供方便,确保路堤上整个断面上的实际压实度保持一致,在竣工以后可通过刷坡达到平整。以施工中所用自卸车的容量为依据通过计算确定堆土间隔距离,以此为平整过程中分层厚度有效控制提供方便[2]。
在填土区段每完成一层填筑都要用推土机将其碾压初平,然后使用平地机进行终平,确保填筑层在横纵两个方向均保持平顺和均匀。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其碾压轮的表面应和地面之间均匀接触,以达到良好压实效果。另外,在摊铺过程中需在层面上做适当横坡以利排水。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的同时,需对路肩进行适当预压处理,避免压路机在碾压到路肩处以后引起滑坡。
根据试验段施工结果,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实际含水量应保持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如果填料实际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2%,应通过适当的晾晒来处理,而如果填料实际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2%,则可通过适当的洒水闷料来处理。
3.3路基碾压
路基碾压开始前,需先对其分层厚度及实际平整度等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碾压。碾压开始后,应先使用吨位相对较小的光轮压路机进行预压,然后使用吨位相对较大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实际的压实作业应严格按照从边缘到中间的顺序进行,速度先慢后快,振压前先进行静压,振压时先弱振压后强振压。在实际的碾压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轮迹应有一定宽度的重叠,当采用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时,重叠宽度按照轮宽的1/2控制,而采用振动压路机时,重叠宽度按照40-50cm控制,对于相邻的两个区段,其纵向重叠宽度应达到2.0m。碾压完成后,路基表面应保持均匀,没有死角和偏压。
在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以下往往埋设有管道,其埋深相对较浅,如果回填压实无法达到验收标准,可利用砂砾或者是灰土进行回填处理。对于管顶和路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足70cm的管道,需使用混凝土进行全方位封闭处理。
3.4路基整形与翻浆处理
(1)路基的开挖和填筑在接近设计要求的标高后,需要对道路中线与横纵向路床顶部设计高程等进行准确测量,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修改[3]。
(2)在挖方路基的顶面实际高程切实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应及时碾压,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若土体稍干,应及时进行洒水,确保实际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接近。
(3)路基中土体由于含水量相对较大在受到行车与碾压作用后产生裂缝的,应进行有效的翻浆处理。在局部翻浆位置,应在开挖后,换填含水量合格的路基土,也可对原土实施晾晒,在实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回填碾压。在必要时可以在土中添加适量干石灰粉,促使含水量得以降低,并起到加固土体的作用。
3.5软基处理
按照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地勘结果,道路中某段分布有软基,设计采用抛石挤淤进行处理,其施工方法为:
(1)以道路宽度为依据,结合设计放坡要求对抛石的具体范围进行测量,然后在边坡3m之外进行土围堰的施工,使围堰比水面高出1m,围堰的顶部宽度为3m,施工材料以粘土为主,边坡坡比按照1:1.2控制。
(2)在围堰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抽水清淤,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适宜的清淤深度与范围。
(3)以路基坡脚线具体位置为依据,抛填厚度为1m的片石,然后在片石上铺筑嵌缝料,借助振动压路机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碾压,直到没有明显的下沉。在抛石面同等高度向内侧做宽度为2m的台阶,抛填第二层片石,其厚度依然为1m,和第一层抛石施工工序相同,采用一样的方法进行嵌缝料铺筑和碾压。在抛填第三层的过程中,需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将片石抛填到边坡底部标高上部10cm的位置,然后进行嵌缝料的铺筑与振动碾压。
4结语
综上所示,路基是市政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目前该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已经顺利完成,且经检测确认其施工质量合格,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值得类似市政道路工程参考借鉴,不断提高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勇,李勤学.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5):86-87.
[2]施载亮.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10(01):184.
[3]袁帅.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3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