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雷二期抽黄管理中心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水利工程有作为农田发展的一项基本工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农田水力技术的不断更新,日益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在农业发展期间有效控制水资源极为关键,就当前而言,保护与节约水资源就是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应用
0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利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损失量,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地的性质、农作物的种类等科学的选取灌溉技术,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不断地提高农业节水效率。
1农田水利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规划,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
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少,传统的灌溉模式一般为人力管控,人力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各块农田具体的灌溉情况,人也没有能力实时掌握农田各区域的灌溉现状,受这一现状的约束,未能及时掌握农田水利的切实需求。很多先进技术未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导致了严重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当前我国的节水灌溉系统所用的水资源大部分都源自于水库,而由水库到农田又需要运输,这也就造成了灌溉区域水资源的浪费,未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的现象越发显露,不能彻底解决地区缺水的问题。
1.2灌溉方式的选择不合理,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为喷灌技术,在具体的灌溉期间政府与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还出现盲目使用的现象,传说哪种技术好,就直接使用哪种技术,没有任何的现场调查,这种不当的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力资源的使用率。并且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没有经过一定的实践研究,也未对灌溉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量也没有科学设计,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其需水量以及需水季节有差异,如果对一些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没有合理控制灌溉量,不仅不会增收,还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进而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
2高效节水灌溉中的常用技术
2.1喷灌式节水技术
大面积农田中主要应用喷灌式节水技术,工作时喷灌机将用水压力向带动卷盘旋转的动力转化,使卷盘向以其为中心的四周采用旋转方式灌溉。在工作方式上应操作便捷,只要将喷头设置在喷灌机上,可使其在水压充足时提高工作稳定性,进而对大面积农田进行喷灌。农田喷灌节水设计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农田作物种植的具体情况,并设计与农田灌溉需求相符的灌溉设备,完成设计后固定安装喷灌设备,可实现灌溉的作用。确保全方位对作物灌溉、较强的通用性、操作便捷及灌溉不受地形所限等都是移动喷灌机的主要优点,管理比较方便,可将机械自动化设备与灌溉相结合,确保灌溉效率。
2.2微灌式节水技术
一般在蒸发量较小的大棚中应用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种植蔬菜过程中采用微灌式节水技术对灌溉周期和水量的设置应结合种植作物特点。采用滴灌或微喷方式保持灌溉持续性,可在滴灌情况下确保土壤长时间湿润,进而灌溉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微灌式节水器设置过程中应建立通水管道,将滴灌器安装到管道周围,因较小的水量易向土壤中渗入。所以,还可将营养液和溶于水的各种肥料加入水管中,对其不易共同随表层土壤流失特点有效利用。滴灌应选择与植物根部比较临近的部分位置,禁止选定菜心部分,如果浇水到菜心部分易导致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或缺氧烂芯等一些问题。微灌式节水器在节水效果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可避免由于受到大水漫灌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避免产生过渡正方现象。但因其较小的水量,在较快风速、较高温度的室外大田中不适合应用。
2.3井灌式节水技术
井灌式节水设备的灌溉利用地下水层的水源,打井地基的选择比较重要,选取适宜位置可确保水资源比较充足。井灌式特点可使过低的地下水位得到有效解决。一般情况下,井灌位置应选在农田中间,应用移动或固定式灌溉设备,对地下水资源使用应科学合理,以进一步降低用水压力。
3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加强节水效果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效果实现提升,就应该重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站在主观角度来说,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而我国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将提升与巩固节水效果作出硬性要求。对此在具体技术操作中可以适当对管道进行拓宽,这是因为通过挖掘输水管道,能够为灌溉系统基础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增加管道直径后,其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减少泥沙淤积为直径带来的影响;第二,降低水流压力,防止水流冲击力增加引起水流溢出的情况。此外,针对很多地区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对管道径流量的控制,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为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
3.2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运营中,不能仅仅关注简单层面,在确保在日后产生持续性的效果。对此应该做好节水灌溉管理工作,为节水灌溉的方向提供有效指导,并从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情况出发,保证作出科学合理的优化,减少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这样也能获得良好效果。第一,应该关注节水措施设计,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结构、土壤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有全面的掌握。要结合技术人员勘察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采取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方式,因地制宜实行节水灌溉工程。第二,提高节水工程施工质量,提升灌溉工程节能性与可操作性,要将节水灌溉技术作用与经济效应体现出来。第三,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将节水灌溉管理做到位,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在各方面内容进行改善,今后在节水灌溉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3.3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的增加技术的投入,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融入到节水灌溉建设当中,通过强化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增强节水的效果。例如,通过将节水灌溉技术与田间管理有效的结合,采用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解决新疆等蒸发旺盛地区的灌溉问题,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损失。认真的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生理特征等相关的指标,科学合理的将生物科技研究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在农作物生长最合适的时候灌溉,在节水灌溉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将CPS、GIS、RS等信息技术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准确的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各项信息数据,实时的监测农作物生长变化情况,以便在合适的阶段实施灌溉,在节水的同时,促使农作物更好的生长。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合理利用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促进作用。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机、防渗式、固定式、井灌式以及微灌式等多种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工程管理,在科学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蒋颖.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02):62-63.
[2]杨静晗.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33):165.
[3]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123-124.
[4]卢解.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20):59-60.
[5]刘彦伶,顾鑫.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