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志超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河道生态护坡是河道治理下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生态护坡能够提高河道边坡稳定性起到防洪效果,同时结合生态护坡技术美化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明形象。下面文章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施工;河道护坡;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国内的水利护坡施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施工工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只是与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相比仍有所不足,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满足于当前的成就。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要根据河道的现状、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进行创新,研究总结发展属于我们的、独具特色的水利护坡施工技术。
1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具有的作用
1.1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防洪功能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其中防洪功能是护坡施工技术不可缺少的优势之一,在我国水利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今后护坡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生态护坡技术可以结合自然条件的不断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面对气候不断改变的状况下,水质与水文情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就能够保持区域中的水域平衡。如果遇到洪水暴发时,护坡上的植物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抵御洪水的作用,降低洪水的冲击力。
1.2降低环境污染
建国初期为了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我国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但是无法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程,且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各种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结合实际要素和河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稳定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
1.3景观功能
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符合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保持绿色环保理念,在护坡工程中利用原生态植被,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选择植物种类,控制植物间距。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原生植物护坡,避免破坏河道水域,有效美化周围环境。在护坡施工各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考虑区域植物,选择的植物种类需要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有效融合护坡和植被,和谐统一景观和工程。
2河道生态护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
生态护坡在设计边坡支护方案过程中,融合了工程力学和土壤科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生态护坡需要满足防洪设计要求,同时需要建设生态保护平台,来保障河道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完善生态环境体系。根据护坡稳定和生态保护要求,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力和土建等参数,保障护坡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在设计护坡阶段,需要结合地域性特征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实施生态护坡方案的过程中,不能影响和破坏先天环境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出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作用,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需要利用植物根系实现生态护坡的自我修复和自我防护功能,用以达到防洪排水的目的。生态护坡系统整体工程造价比较低,且稳定性及耐久性高,更可以有效美化周围环境。我国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仍在发展阶段,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在设计河道生态护坡方案的时候,需要注重联系生态环境和植被树木,根据植物生存环境选择植被树木,同时要符合植物的特性要求。此外在设计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注重修筑堤防和渠道,控制整体施工成本。尤其要注意设计混凝土施工方案,注重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从全局角度出发,满足各方面施工要求。从大数据调查工作着手,确定河道水位的变坏情况,以此为基础调整植被种植工作,在选择植物时要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及植物的生长特性,这样才可以保障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3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运用
3.1河道生态护岸施工技术
在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时,要根据河道的行水条件、河道岸坡土壤类型、当地的气候等因素综合论证,充分保障河道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前提,将生态护坡上种植的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将植物的特点发挥出来。因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植物具有净化功能,可以有效地将这些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恢复水域的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此外,通过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除了缓解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污染之外,还可以减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有助于保护岸坡的稳定。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降雨量大小,选择适合当地的树木进行栽植,达到绿化美观的效果。
3.2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运用石头、混凝土等材质制定网格结构规划,精心设计网格生态护坡,把植物种植网格正中心,构成具有综合效益的网格生态护坡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同时在实际工程中明显可以大力推广其具有的综合效益。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不需要使用难度较高的技术,所以具有明显的施工效果,同时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供观赏。然而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而言在适用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预算设计等,全面考虑护坡资金的可承受能力,结合不同时期的护坡发展状况优先选择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3.3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构件河道生态护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人工种草护坡技术,通过人工播草种,在水利工程河道护坡的坡面种草,施工单位需要选择根系发达的草类,保障整体的固体性,避免水利工程边坡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单位在铺设草皮的阶段,如果边坡坡度比较低,需要利用平铺方式。土地迎水坡面的洪流速度非常快,因此不适合利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建设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阶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水利喷播种草护坡技术,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拌和,在防洪水利工程坡面上利用机械加压方式喷射草种。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草籽喷播速度比较快,发芽速度也非常快,可以保障整体的出苗情况,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
3.4生态混凝土
为了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材料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多孔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满足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可以在多孔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添加各种骨料和添加剂。在多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保水剂添加到空隙部位,且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的水分,可以有效连接岩石和土壤。这种护坡结构在汛期可以达到显著抗洪作用,因此利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在护坡上种植植被树木,可以充分改善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当前在很多河道护坡中利用生态砖,可以保障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利用砌砖施工技术可以强化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利用生态砖可以有效匹配周围环境,同时具有突出的生态特点,可以达到显著的生态护坡效果,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了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不容忽视,需要重视生态护坡这类有利于环保的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合理性的价值,改善生态水平,提高护坡效果,与助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生态护坡建设在水利防洪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23):235.
[2]孙夫建.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07):145-146.
[3]张蛟龙.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生态功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