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陈泰霄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泰霄
[导读] 摘要:植物造景技术是基于自然乔木、灌木和藤木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种类、外貌、层次为基础,借助艺术的手法,将其在形体和线条以及色彩等方面创作出自然美,生成综合景观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
        海南绿城蓝湾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省陵水县  572400
        摘要:植物造景技术是基于自然乔木、灌木和藤木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种类、外貌、层次为基础,借助艺术的手法,将其在形体和线条以及色彩等方面创作出自然美,生成综合景观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加强对其的应用,能更好地促进造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良好景观效果的营造。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应用
        1.植物造景技术与园林景观绿化的整体融入性
        园林植物的作用,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整体功能中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突出植被在四季变化时的不同景色,从而展示出园林景观的绿色生命力,同时还可以实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模式,并且在融入自然化、生态化以及观赏性的造景过程中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效果。为了实现园林设计的综合美感,就必须要注重植物造景技术的视觉效果并合理选择出植被与园林建筑设计的整体风格。植物造景技术的绿化效果:在运用植物造景技术时,可以通过对一树、一木、一花、一草等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选择,从而在植物搭配与高低错落之间形成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植被与植物以及各个园林要素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也将植物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美感等充分展现出,以达到最大程度实现植物造景技术的绿化效果。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2.1树木种植
        园林景观中的树立种植应当从树木的习性出发,不仅做到合理种植,还要保证树木种植后期养护以及种植修剪等需要,强调根据园林景观绿化需要合理安排树木,通过栽培不同种类的树木美化环境。一,近年来,栽培城市园林景观树木,更多地是考虑城市吸收CO2的需要,从净化空气角度合理选择树木,做到乔木与灌木的合理搭配。二,保证有效移植,在移植树木前应使用断根技术,进行有效修剪。三,在种植前还要根据树木的现实需要,加强对土壤环境的改良,控制土壤酸碱度。四,根据不同树木的不同需求,适当增加肥料,提高树木环境适应力,并且根据种植情况补充营养。例如,乌兰察布市的如意湖公园北部地势较低,东部处丘陵地区。由于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栽植树木应围绕湿地、山林与园林入区景观区的不同位置,分别栽种水生植物、大型乔木和灌木等。
        2.2植物的配置
        首先,孤植是一种单形体植物形态,也可以是一种单色彩景观,适合配置在空间环境比较开阔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孤植的布局都是所处空间的焦点。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不同的植物形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例如,榕树,具有枝干高大、树叶繁茂的特点,种植在园林主景点区域,就可以突出简单、古朴的特点,让人情不自禁的依附和喜爱。
        其次,对植指的是两颗植物相对种植,或者两丛植物相对种植,具有主次分明、相互呼应、生动活泼的特点,适合配置的地方也较多。第一,适合配置在园林道路的两侧,产生一种林荫小道的美感,并且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遮阴纳凉。第二,适合配置在人工湖桥的两侧,通过造型树突出主要景观的特点。第三,将对植以一种辅助的形式进行配置,可以形成特殊的夹景或者配景,然后对透视感进行强化,突出园林景观的纵深感。
        再次,丛植指的是将3--5株、8--10株同类植物种植在同一区域,并且保证彼此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但树冠线连接紧密,从而呈现出整体轮廓清晰的景观。丛植的配置整体感非常强烈,即便是植株数量偏少,也不影响其美感的体现,甚至还能表现出孤赏树的艺术效果。
        最后,群植指的是在群体景观方面,要利用植物造景的均衡与配合,衬托出建筑物、石路、假山等景观的组景效果。所以,在选择群体植物的时候,一般都会以一种植物为主,以其他多种植物为辅;同时突出不同植物之间不同颜色与种类的和谐性;充分借助现代资源,增强园林景观中的层次感和视觉感。


        2.3空间划分
        在设计园林景观期间,区域不同,其与之相匹配的主体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由于功能、环境等不同所引起。在具体设计中,植物造景需要拥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充分利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掌握设计区域中植物的功能以及生长习性。不仅如此,还需要将空间分布规律作为参考依据,科学规划布局,尽可能将区域分为半开放和开放区间,在充分结合植物多样化功能的基础上,做好与之相匹配的布局工作,继而促使风景园林可以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2.4整体布局
        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加强植物造景技术应用时,首先就需要明确整体布局的层次,切实做到主次分明。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设计人员采取自然法,注重自然和谐理念的渗透,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的设计痕迹。在整体上加强园林景观的布局,并加强对其的调整和优化,在细节上加强对其的完善,确保整体景观的和谐性与美观性。而在设计框架和细节处理中,应融入趣味性与创新性的元素,才能给我们一种独特的美感,从而为提升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5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的方式包括:(1)自然式。所谓的自然性植物造景,就是以植物的体态来进行园林美化,主要侧重于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地形之间搭配的景观。比如五层种植,第一重多采用高7-15m、冠幅5-10m的大乔木,第二重为高4-5m的大灌木或小乔木;第三重为高2-3m的灌木,第四重为花卉、小灌木等,第五重为草坪、地被等。例如龙湖景观种植工程中充分采用了组团式、层次错落的自然式种植,根据其所在区域和配植手法的不同,将分为三类: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建筑绿地区域和公共绿地区域。(2)规则式。规则式植物造景就是将植物连成一片,通过一些形象或者数字表现出来。这种造景方式不侧重于个体美感,而是注重于整体的感觉,让植物能够通过整体的布局来表现设计者想要其表现的意思,这种方式能够给人一种视角的冲击感。(3)混合式。混合式的植物造景即是自然式与规则式植物造景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种植方式结合了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能形成整洁清新、色彩丰富的空间效果,又具备变化无穷、观赏性强的自然景色。常见的类型包括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规则与自然并重。
        2.6地形地基综合环境要素的控制
        要结合相应的地质状况在对植物造景技术的运用中,在全面考虑地质条件与相应地形的基础上对植被、土壤以及水体等自然因素形成综合控制,同时为了突出人工设施,可以充分融入当地的气候条件等气象因素将植被的形状、高矮以及色彩与季节性表现等凸显出。比如,可以结合风景与山水的营造,将各种植被交叉进行设计。从低处看草,丛中散落一处出的花朵;从高处看有耸入云天的参天大树,挺拔的白杨、浓郁的松柏。这样错落有致的设计风格并通过对地基的分析,可以构建植物造景技术的综合效果。
        2.7生态群落植物
        植物群落不是植物个体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包括生存空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比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时要按照生态群落合理选择植物。比如将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不仅能够相互弥补,而且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奉继富.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2):143-144.
        [2]黎静静.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46.
        [3]伊广灿.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7):70-71.
        [4]李占方.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06):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