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刘璐娇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璐娇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创新跟完善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的结合自然美景进行设计,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合理的布置,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对于后续的园林工程施工也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首先,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统一性原则,尤其在植物配置、色彩以及线条等方面都应该做好规划,要求在变化中得到统一,展现出风景园林的整体效果,为群众提供舒适和个性化的园林景观。其次,风景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地域性的原则,由于风景园林所在的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地貌特征、人文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大区别,例如,南方和北方的树木就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展现出生态性以及地域性。此外,风景园林的设计还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保证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的同时,还应该避免对资源造成浪费,有效地控制建设成本,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最大效果。
        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创新策略
        2.1挖掘地方文化
        在风景园林的创新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设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挖掘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文传说和历史人物,将其灵活地融入园林景观当中。一般各地区的人们对当地的地方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景观中融入当地文化,使景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规划景观时,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突出景观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性。
        2.2依托区域地理特征构建园林景观
        在规划园林布局和景观时,设计者大都依据相关的理论进行设计,以保证景观符合风景园林的行业统一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的风景园林大同小异,会出现景观雷同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设计者在规划景观时可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展开设计。这样,园林景观就会体现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突出了景观园林的地域特色。
        2.3突出人文特色
        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要强调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人文特色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者要在规划和设计当中融入人文特色,使景观对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以大学科技园的景观设计为例,设计者可以在景观中融入孔子、孟子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还可以设立孔子雕像,园林中的树木以桃树和李树为主,表达“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理念,还可以设计一些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的名作雕刻,如荀子的《劝学》、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等。这样既能突人文气息,又能通过景观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使景观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
        2.4合理利用空间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当中,空间布置和空间序列的安排对景观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合理利用空间,科学规划景观序列,才能提升景观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我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独具匠心,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景观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景观布局,灵活运用空间。动静结合是空间利用的极致状态,合理的空间布局要体现空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因此,设计者进行景观规划时要注重合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提升园林的绿化面积,呈现最佳的生态环境。此外,设计者在规划园林景观时还要结合城市的生态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保证生态环境和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生态型风景原理
        就生态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能够加强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力度,并需要针对某一个特定范围内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综合性规划和设计工作。在现有的生态视角下,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中,需要将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完整性的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来实现生态系统中各个关键要素的合理配置,这也与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一致。
        3.1做好风景园林场地特征的分析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划设计场地的基本特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后期实施均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控制,避免对于该区域内的基本地形或者地貌特征造成破坏。因此说现有的风景原理场地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保留园林场区中的自然属性以及人工属性,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设计方案,让自然属性和人工属性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规划设计人员还需要针对该园林工程中的所有事物以及连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和调研,在结合了最小干预调研原则基础上,实现风景园林跟自然环境的合理共存。
        3.2风景原理的地域延续特征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只有做好了植物群落的营造才能够让该区域内的生态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加强对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视力度。通过营造植物群落的方式,能够对当地的空气起到良好的净化效果,还有着改善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降低噪声的作用,借此来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在植物群落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观赏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品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树种,还要实现乔木、灌木以及操作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保障植物群落功能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确保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此外在地域特征的延续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区域性特征。
        3.3水环境的合理设计
        在进行生态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还要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纳入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各项水资源的节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配合地表水循环系统、人工湿地系统跟雨水收集系统等系统的综合性运用,这样也能够让水资源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此外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也能够增添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跟美观性,给予人们更加优质的园林体验。
        3.4进行风景园林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
        现在很多风景园林工程都是对废旧区域进行综合性改造,在进行该类型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遵循最小干预的设计思想之外,还要对废旧区域内的生态景观发展特性进行充分还原。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该区域内的一些可循环使用材料重复进行使用,还可以将其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一些废旧矿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可以将积水湖作为重要的园林景观,避免资源闲置问题出现,这样可以在维护当地生态系统基础上,有效减少工程施工成本。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个地区也开始在进行风景园林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型风景园林景区施工技术。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求,各个城市应当积极采用生态化的园林设计规划手段,实现各种建设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还可以彰显出该区域的文化特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处。
        参考文献:
        [1]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2]王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低碳世界,2016(8):17-18.
        [3]徐朱峰,孙益丹.关于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分析及其现状探讨[J].现代园艺,2013(6):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