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山地校园地标——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图书馆设计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彦君 刘树明
[导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大开发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山地校园图书馆建筑设计作为高校建筑的代表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230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大开发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山地校园图书馆建筑设计作为高校建筑的代表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结合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的实际案例,从设计构思、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山地校园地标从构思到落地建成全过程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山地校园、图书馆建筑设计、校园地标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图书馆位于铜仁市规划新区,毗邻川铜教育园区,周边教育资源雄厚,西侧院校大部分已建成。项目地貌以山地为主,基地内部高低起伏,山峦从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处现状山峰为制高点,高程为668米,南侧最低谷地的高程为502米,最大高差为166米。地势具有鲜明的山峰、谷地特征,复杂的山地地形在给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十分有趣的设计可能。
        1.方案设计构思
        图书馆位于校园主建筑群核心区域,作为校园入口区主中轴线上的对景,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满足图书馆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山地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通过总体设计加以适度的引导和规定,将图书馆塑造成为山地校园的视觉焦点与功能核心,通过图书馆与其他教学建筑的有机组合,创造出更多混合的、开放的、创造性的交往空间,着力将图书馆打造成为山地校园地标。
        1.1文脉回应—根植传统地域文化,响应现代建筑精神
        作为中国西部名城,铜仁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历史资源丰富。大学校园作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地,根植于文化而不拘泥于传统。因此,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立在传统元素与文化精髓的提炼之上,采用现代手法演绎地域精神。设计从传统的贵州民居建筑中提取元素:坡屋顶、清水砖材质、山地毛石基座、木格栅等,转译成现代建筑的体量与装饰。新建筑融入文脉的大环境之中,与传统建筑进行时空对话,并且响应现代建筑精神。
        1.2建筑造型—结合地形与功能,以现代手法演绎场所精神
        图书馆突出交流,共融的新型校园文化,以一个与中轴草坪相连的入口大厅空间将建筑分为上下两个主要空间,并与公共教学楼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结合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建筑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文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设计。运用逻辑清晰的体块关系,在校园环境中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材质的运用延续文脉的同时也体现教书育人以及求学深造过程的严谨务实的特点,同时点缀木格栅的色调,温馨含蓄、典雅恒久的学府氛围呼之欲出。图书馆作为地标建筑位于教学楼核心,通过大空间悬挑创造独具标志性的建筑空间。
        1.3院落式布局——大学精神与传统情怀的融合
        在尊重和保护基地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书院式组群布局进行现代演绎。院落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空间布局模式,演绎出众多历史经典。采用院落式布局,通过连廊将图书馆与教学楼连为一体,实验楼组团和图书馆贯穿,形成多功能的建筑群体。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强化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响应现代院校的“寓教于文化、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寓教于生活”的校园空间气氛。
        2.建筑方案设计
        图书馆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属于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图书馆主入口面向其主校区入口广场,主要功能包括阅览室、书库、报告厅等。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4390㎡,建筑占地面积3038㎡,建筑高度约28.85m。


        2.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首层为入口大厅,检索区域、书店、密集书库、采编室、计算机机房、安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等;二层为开架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两层通高)、茶室以及架空层平台等;三层为开架阅览室、室外架空层平台等;四层为西侧为开架阅览室、东侧为自习室;四层为西侧为开架阅览室、东侧为自习室;五层为西侧为开架阅览室、东侧为自习室,中部大跨度悬挑连接体为阶梯式开架阅览室(两层通高);六层为自习室、试听室、电子阅览室、教研室、教师办公室、接待室、馆长室等。
        2.2剖面及竖向交通设计
        图书馆首层层高5.5m,2-6层层高均为4.5m,其中多功能报告厅及其前厅、阶梯式开架阅览室为两层通高的高大空间。图书馆竖向交通以电梯结合室外台阶的形式。根据使用要求,图书馆室内设置4台乘客电梯,1台货梯,1台自动扶梯。建筑室外利用台阶和草坡等竖向交通,将垂直空间融合,通过将图书馆各功能入口大厅分别布置在架空层平台形成的公共空间中,行成的多层次的融合共享空间。
        2.3立面设计
        图书馆立面设计综合山地建筑依山傍水方式的意象与现代图书馆书架形式的结合,并根据室内采光要求对立面窗洞数量的计算,融合当地民居木质感的肌理,通过装饰铝板格栅的有机组合得到外表皮形式。创造理性与轻盈的质感与校园的氛围相融合的造型特征。同时,立面设计充分强调模块化,通过一定单元、百叶、窗格的组合,以简单、理性的方式,组合形成丰富变化的立面效果。建筑立面材料主要包括浅红色面砖、涂料、玻璃幕墙与铝板百叶装饰条等。
        3.建筑施工图设计
        作为整个学校的地标建筑,图书馆形体复杂,包含斜面草坡、室外台阶、玻璃幕墙于一体的主入口、大挑空楼面、阶梯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复杂空间,针对施工图设计与保施工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案例1:图书馆主入口将斜面草坡、室外台阶、玻璃幕墙斜面入口等复杂空间融为一体,如何确定各体块标高,与结构专业协调做法,并清晰地表达在施工图上,这是图书馆施工图阶段一大难点。解决措施:通过su建模、多向剖面推敲合理确定各空间标高及转角位置;与结构反复沟通推敲,确定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此处平面绘制放大详图,通过多向剖面、展开立面等方式,尽可能充分地表达空间关系,避免遗漏表达设计意图。
        案例2:图书馆的多功能报告厅、阶梯式开架阅览室均为两层通高的复杂空间,在此类空间施工图绘制中容易疏忽的部位有以下几类:(1)注意台阶两侧外窗的窗台高度及室内可视高度,需要适当设置护栏;(2)仔细核对结构梁图,复核阶梯下侧用房的净空高度、外窗可开启面积等,这是计算面积与空间使用的依据。(3)多功能报告厅、阶梯式开架阅览室由于都是阶梯状,结构为斜梁,设计时需核对斜梁对建筑外窗、外墙厚度等因素的影响。
        案例3:图书馆楼梯1风井预留洞口与楼梯的梯柱位置重叠。解决措施:建筑和结构的加强图纸核对,尤其在梯柱这类容易遗漏的地方需加强警惕;与暖通协调,减小洞口宽度以避开梯柱。
        通过对施工图阶段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保证方案设计的有效落地,总结了以下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1)明确方案限制条件、确保方案合理性:施工图前期的方案对接阶段,应明确方案的各类限制条件及规范强条,保证方案合理性。(2)制定完善的制图标准:一套完善的制图标准,深度规定以及cad上各种参数的设定对制图质量、效率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建筑专业要做好纽带与桥梁:相比结构、水暖电专业,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将各专业内容统筹协调、反映在同一份图纸上,在设计阶段应该将建筑与各专业提资的内容与时间系统化,例如在建筑与结构配合中,建筑平立剖、材料、屋面形式、孔洞尺寸、大样分别在哪些时间节点提给结构,结构选型、变形缝、梁柱截面、楼梯结构等在哪些时间节点反提建筑;严格将这些内容程序化系统化,方便设计人员及时检查核对遗漏内容、完善设计。
        参考文献:
        [1]陶郅 陈子坚 郭嘉,创造校园生活的中心舞台—合肥学院图书馆设计,建筑学报,2011.11;
        [2]单颖 周立安,与环境共生—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计,建筑学报,2012.7;
        [3]徐忠明;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一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为例,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