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雷红伟
[导读] 摘要:目前,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面貌虽然得以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巩义市发达地基勘察公司  河南巩义  451200
        摘要:目前,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面貌虽然得以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城市发展现状,国家相应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指导理念,通过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滋养城市的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及城市绿地规划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策略,旨在促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海绵城市理念
        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研人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将城市的水生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既能够加强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作用,还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城市旱涝问题。此外,通过在城市的绿地系统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让城市形成更加健康的水循环生态系统,为城市绿地系统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1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
        1.1海绵城市的含义
        众所周知,海绵是一种具有较强吸水性的材料,内部能够长时间保留水分。海绵还具有独特的力学特性与水分特性,受到一定的压力后能继续恢复原状,展现出良好的灵活弹性。而我们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由海绵的概念引申而来,具体指的是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大量的植物、湿地以及池塘等生态资源来吸纳、收集和涵养大自然的水资源,使得城市能够在水资源的利用上表现出与海绵一样的灵活弹性,从而具有应对恶劣天气条件与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海绵城市不仅具有较强的环境自适应能力,能够确保城市的生态环境免受自然灾害,而且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通常由郊野森林、城市公园、道路绿地、建筑绿地、居住区绿地组成。郊野森林是指城市外围的自然绿化景观系统,一般包括山地森林、郊区公园、风景名胜绿地等;城市公园为城市街区间的景观公园、绿化游园、健身公园、城市广场等;道路绿地由城市道路两侧一定退让距离范围内的绿化带与路中绿化隔离带组成;建筑绿地为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物、厂区、办公区内部及周边的绿地系统;居住区绿地是指各居住区内部供居民使用活动的绿地系统。
        2海绵城市中植物景观配置的作用
        2.1有助于水安全格局的构建
        城市廊道构建中,绿地是重要组成部分,从调蓄洪涝以及水源保护等角度出发,引入多样化植物,可以构建保护区域,形成完整性较强的生态系统。
        2.2有助于城市环境改善
        在合理配置植物景观的基础上,有助于构建起城市与绿色机制之间紧密的联系,当城市基底有绿色廊道网络穿越时,所形成的水系廊道骨架更加完善,最终形成良好的生物环境。
        2.3有助于充分发挥植物对水土的改善功能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可以发挥植被的储蓄与滞留功能,科学进行雨水及地表水的处理,同时还能够产生良好的净化效果,吸附空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包括污染离子等。
        3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间的关系
        3.1互为指导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绿地系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而绿地系统又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且互为指导的。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建设水平得以提高,建设过程更具系统性,也更具有建设侧重点。例如,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城市绿地的功能,并将其应用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已达到城市植物“蓄水池”的作用。

另一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开展,得以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海绵城市理念具有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避免了盲目无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2功能承担
        我国城市目前建设的绿地主要分为五大类,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这些不同类型的绿地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分别承担着稳定生态系统与休憩娱乐、拓展城市建设区域、辅助公园绿地与防风固土、调整水资源以及建设风景与保护区的功能[1]。这些不同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绵城市提供了调节雨水径流、净化水资源以及增加城市环保水平的作用。而海绵城市的管路建设、交通建设以及径流分布为城市绿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给,使城市绿地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策略
        4.1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主要指的是地势较低(一般低于周边地面200mm以内)的雨水蓄渗设施,广泛分布于居民区、停车场以及交通干线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分散性、小型化设计,与周边的硬化土地(如沥青路面等)交叉铺设,大幅度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硬化问题,还能够调节区域内雨水的分流与存蓄,且维护成本极低。
        4.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属于下沉式绿地的一种,但又拥有其不具有的景观元素特点,它主要是由绿植、砂石、土壤以及必要的园林景观建材搭建而成,一般分布于城市的郊区公园与老城区[2]。其主要优点是利用砂石土壤、绿色植物的吸附与过滤效应,将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拦截,从而达到一定的净化水源效果。此外,雨水花园内部大量的绿植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控制调节区域内雨水的径流量与储存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4.3人工湿地与人工雨水蓄水池
        人工湿地又称人工沼泽,也是一种重要的处理地表雨水径流、净化水源的绿色基础设施,通过沼泽泥与沼泽类植物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储蓄,并且其在功能形式上与人工雨水蓄水池相类似。这类绿地建筑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控制雨水水量与质量,还具有一定的景观观赏效果[3]。同时,这类城市绿地更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极强的环境调节能力与抵抗恶劣条件的能力,遇到大洪水、长旱季、急暴雨等极端情况时,人工湿地能够起到“海绵”的水调节作用,遇旱补水,遇涝蓄水,从而保障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不至于让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
        4.4植草沟
        植草沟,顾名思义是一种植有各类绿色植物的沟渠,常与人工湿地、蓄水池、花园进行搭配建设,以增强对地表径流的滞留、收集以及进一步的净化,起到连通运输渠道的作用[4]。绿地系统的优点是建设成本、设计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极低,抗侵蚀能够强,不易造成因雨水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植草沟能够较好地起到管理道路建设的任务,为其他大规模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优良的建设环境。
        结语: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海绵城市理念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联系,进一步提出几点在城市绿地规划视角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的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理念更顺利地完成建设。然而,就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来说,依然有许多的新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在未来继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石平,李科.寒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海绵城市体系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艺术工作,2019(04):78-80.
        [2]苏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8):50-51+7.
        [3]蔡舒莹,张子懿,周衍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绿色科技,2017(09):26-27.
        [4]解虎.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