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主体,重视语文训练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王媛媛
[导读] 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发展训练,应始终立足于“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训练。这种培养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堂最大的特征是“细水长流、温润无声”,对学生的训练也应循序渐进,在“练”中提升审美、陶冶情操,增长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

王媛媛    襄阳东风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4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重视发展训练,应始终立足于“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训练。这种培养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堂最大的特征是“细水长流、温润无声”,对学生的训练也应循序渐进,在“练”中提升审美、陶冶情操,增长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语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204-01

        “训练”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不同形式的训练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气。语文是一门人文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会练字,要有一手漂亮的手来传承中国书法文化,还要练习读、听、说、写,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语文课堂的“训练”要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下实现。在开展培训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学习情况,每种训练模式都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以“练习”促学习,以“练习”求发展。
        一、积极开展“练字”活动
        “字如其人”,是气质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要传递“练字”的精神实质,二要开展练字的实践活动,三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练字。首先,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上黑板展示字体。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课堂中,教师可让三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这样的训练与课文讲析相结合,将自己的字呈现在同学眼中,最易激发学生练字的欲望。其次,在课文预习时、节假日放假时鼓励学生练字。最后,组织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书法比赛,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县级、市级单位等举办的书法比赛,让学生在书法比赛中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练字”的目的。
        二、高度重视“练读”教学
        “练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初中生来说,有效的阅读和积累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要注意“读”,多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和练习。对教师而言,语文课堂“练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自信高效地阅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练读”活动。
        第一,基于课文的不同形式“练读”。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课文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默读、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感悟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中所呈现的诗情画意的世界,为高效地理解文章内涵奠定基础。第二,通过课堂或课外活动促进“读”,提升学生“读”的兴趣与质量。阅读是一种枯燥的信息输入活动,很多学生难以坚持下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去读、去探究,达到深层理解、深层阅读的目的。再者,教师可以组织主题朗诵比赛、名著阅读活动、辩论赛等各种与“读”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高效地“读”。如《秋天的怀念》学习后,教师可围绕“母爱”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学生可在课下选择自己喜爱的彰显“母爱”主题的散文,拿来进行朗诵,同样可达到“练读”的目的。



        三、有效引领“练写”活动
        关于“练写”,教师的方式也有很多。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具体课文的具体语句,对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改写练习、续写练习,加强学生对“写”的练习,让学生更擅长去写。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特别适合对学生开展“练写”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三句进行写作训练,写出与三句句式相似的精彩文段。
        再如,《皇帝的新装》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改写,或者对故事进行续写,加强写作训练开展。在课下,经常给学生布置主题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练笔;或者鼓励学生写日记,养成经常写的习惯。关于学生写的日记,教师可不定期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改正建议。对于那些任务完成不了的,教师可采用科学的方法去“促写”,以达到“练写”目标。
        四、切实加强“听”“说”训练
        一个语文综合素质高的人不仅要学会阅读,还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练习阅读的同时要注意听和说。对于初中生来说,听说训练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所谓听说训练,其实就是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都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如何练“听”“说”呢?首先,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听、说机会,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开口讲,开口表达。可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如在胡适的《我的母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如下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你和母亲相处时,最令你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大胆说出来,并谈一谈。”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大胆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对于学生的“说”,教师要及时给予公平、公正的激励性回应,给予学生“说”的信心。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演讲、辩论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最佳形式,学生在演讲中锻炼了语言和勇气,在辩论中提升了“说”的技巧。
        五、科学高效强化复习训练
        新课改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主”的融合,能从根本上改变“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大进步和创新。除了一些基本的练字、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复习训练。
        语文教师可以从三个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开展:第一,当堂复习。例如,在《爱莲说》古诗文学习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抽查,如让学生背诵《爱莲说》,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该篇文章的主旨,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学生背诵过之后,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对该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评价,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极大迎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第二,设置课后练习题,鼓励学生课下复习。教师所设置的复习题一方面要体现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探究与开放性。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何翻译,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形成文字,记录下来。”第三,教师应该科学地选择或设计练习册,鼓励学生做练习、复习。
参考文献
[1]姚玲美.统编本初中活动式写作教学探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刘鹏程.改进修辞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08):19-21.
[3]朱丽丽.把握统编教材落实语用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7):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