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高鹰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而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而这些都给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鹰   齐哈尔市龙沙区新明小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而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而这些都给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209-0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为基础,发现和利用现有科学资源,创造科学实践活动条件,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独自或合作完成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科学”到“用科学”,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到科学经验的升华,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相关内容欠缺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相当于一门新兴学科,其需要教师接受过一些专门的教育,但是很多的教师目前缺乏综合性的知识能力。另外,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方面能力欠缺,不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2.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探究,但是一些教师自己本身就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究活动。这样一来,使得这一活动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反思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目前还缺少一个比较规范的评价体系,因此,一些教师并没有对该门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对教学效果的高度追求,活动结束后很少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使得活动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不断提升教师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目前教学理念和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教师工作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因此,这给目前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思想应用到实践中。作为专业教师,需要自己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教学的质量,借助于书本知识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带领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的提升。



        2.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地将自己具备的知识转换为自己具备的一个内在的素养,将学习到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取得质的飞跃,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教师,要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首先,针对学科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来提高自己教学的质量,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各项研究活动,在研究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研究结束后要鼓励教师进行相关心得体会的撰写。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然后组织教师针对每一次的实践活动进行交流沟通,对于一些新的理论进行解释和学习,并且将学习到的新内容积极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过程,让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科研能力都获得提升。
        3.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活动
        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地鼓励教师进行反思,通过对自己工作行为的反思,不断地汲取教学中的经验,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改进。那么这也要求教师要具备敢于质疑的精神,要能够突破自己,让自己朝更高的目标发展。另外,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逐渐形成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的反思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学习的知识,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对学生的培养是否形成了有效的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4.教师要重视对知识技能和方式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倡导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帮助组长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例如,对于“测量旗杆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怎样的办法能测量出学校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变无意义问题为有意义问题。
        5.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形式发表成果
        学生发表的内容应当是对主题探究过程的系统性的总结和对典型探究事件的展示,内容应体现一定的逻辑线索,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应当关注发表内容的典型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发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要求一定的发表形式适合一定的发表内容,应做到发表内容和发表形式的有机结合,也可以结合多种形式。教师在指导选择的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证良好的发表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综合实践活动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为此,小学教师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善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54-61.
[2]刘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与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3(7):61-65.
[3]杨国娇.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19(13):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