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4;2、3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引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和主4(68#)东北角补抛修复工程于2017年6月完工,为了解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的防护效果,开展了桥区防护工程河床冲淤监测分析工作,结果表明:(1)2017年6月~2020年4月期间,48#~64#北引桥墩防护区内总体呈现“洪冲枯淤”的特征,年际间冲淤变幅总体较小,防护体总体保持稳定;(2)2008年5月桥梁运营以来,主4(68#)桥墩防护区核心区及永久区东北角区域发生局部冲刷,但冲刷面积占防护区总面积比重较小,对防护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小;2017年6月护坦区东北角经补抛修复后,目前防护体保持稳定。(3)2008年5月桥梁运营以来,主5(69#)桥墩各防护区约80%以上区域地形变化幅度在-1.0~1.0m之间,冲淤变化幅度很小,防护体保持稳定。
关键词:航道;整治效果;滩槽演变;航道条件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澄通河段的徐六泾节点段,连接江苏省的苏州(常熟)市与南通市,于2008年5月建成通车。桥位所在的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水深流急,且近年来桥区北侧沿岸实施了众多围垦工程,局部水动力条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加之桥墩周围由于壅水和绕流,易产生剧烈的局部冲刷。2016年,根据北侧引桥及主4(68#)桥墩局部冲刷情况,江苏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了47#~68#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于2017年6月完工。为了解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的防护效果,开展了桥区防护工程河床冲淤持续监测分析工作。
1 监测概况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基础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每年洪、枯季开展持续的监测分析工作,监测范围如图1所示,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轴线附近进行多波束扫侧,具体范围及比尺为:47#~67#、70#~80#桥墩桥轴线上、下游各80m(北侧至围堤前沿),测量比尺为1:200;68#(主4)、69#(主5)桥墩周边700×700m,测量比尺为1:500,总测量面积约1.4km2。
(2)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轴线上下游各3000m范围内(多波束测量范围外)进行1:5000水深测量(单波束),测量面积约27.1km2。
.png)
图1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冲刷防护工程测量范围示意图
2桥墩基础防护工程地形冲淤监测分析
2.1 北引桥墩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47#~64#北引桥墩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对每个桥墩中心防护区年内和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1)47#~64#北引桥墩中心防护区地形总体呈现“洪淤枯冲”的特征,冲淤变幅总体较小。
(2)2017年6月~2020年4月期间,54#~62#桥墩防护区内略有淤积或基本保持稳定,48#~53#、63#~64#桥墩防护区内处于冲刷状态。但从防护区平均冲刷深度来看,仅60#、63#、桥墩中心防护区内平均冲刷深度超过0.5m,其余桥墩冲刷深度均在0.5m以内,防护体总体保持稳定。
2.2主1#(65#)~主3(67#)桥墩
主1#(65#)和主2#(66#)桥墩: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中心防护区以冲刷为主。但自2018年4月以来,主1#(65#)桥墩中心防护区内平均冲刷深度基本在1.5m左右,主2#(66#)桥墩中心防护区内平均冲刷深度基本在0.5~0.75m内变动,变幅较小,说明两个桥墩中心防护体近两年多以来总体保持稳定。但两桥墩防护区南北两侧周边地形持续发生冲刷,与防护区内地形形成一定的落差,需继续加强关注。
.png)
主3#(67#)桥墩: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中心防护区以微冲刷为主,自2018年4月以来,防护区内平均冲刷幅度均小于0.2m,防护体总体保持稳定。
2.3主4#(68#)、主5#(69#)桥墩
自桥梁运营以来,主4#(68#)桥墩核心防护区防冲刷效果较好,防护体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护坦区外围的北侧,存在局部冲刷现象且呈发展态势,局部已威胁到护坦区的稳定。2016年实施了护坦区东北角崩塌位置补抛修复,修复范围为:原防护工程护坦区东北角90度范围的扇形区域,向外延伸20m范围进行护底防护。
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5月24日至2020年4月25日运营期间,68#(主4)桥墩防护区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约4.0m,位于核心区及永久防护区东北角,但冲刷面积占防护区总面积比重较小,对防护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小。2017年6月,护坦区东北角经补抛修复后,目前保持淤积状态。总体而言,68#桥墩防护工程总体保持稳定;2008年5月24日至2020年4月25日运营期间,69#桥墩各防护区约85%以上区域地形变化幅度在-1.0~1.0m之间,同时,冲刷幅度1.0m以上区域不足10%,冲刷面积占防护区总面积比重较少,防护体始终保持稳定。
.png)
3桥墩基础防护工程破损率监测分析
3.1 48#~67#桥墩及68#桥墩补抛区
基于防护工程的结构型式、尺寸以及观测的精度,并参照以往研究报告,以防护区内冲刷深度小于1.0m的区域为完好区,冲刷幅度大于1.0m的区域为破损区,冲刷深度大于1.0m区域的面积占防护区面积的百分比为该防护工程的破损率。另外,由于60#、63#、64#、65#、66#桥墩由于验收期间防护区发生较大幅度淤积,存在破损统计失效的情况,因此本次主要对其余16个桥墩的破损率进行统计,详见表1。
.png)
统计结果表明,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期间,48#~58#桥墩基础防护工程破损率均在5%以内,防护体保持完好;59#、61#、62#、67#桥墩基础防护工程破损率基本在10%左右,破损率相对较大,但年际间破损率没有出现剧烈突变情况。
对于60#、63#、64#、65#、66#桥墩防护区内的冲刷情况,结合防护区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表明:60#、64、65#、66#桥墩防护区内标高基本高于护面层设计顶标高,防护体总体保持完好,主要是防护体表面泥沙冲刷;仅63#南侧边缘部分区域已经接近或者低于设计标高,可能因南侧河床冲刷导致部分小区域防护体坍塌。
3.2 68#(主4)、69#(主5)桥墩
表2和表3统计了自2008年5月以来68#(主4)、69(主5)桥墩冲刷防护工程的破损率情况。由统计结果可知:自2008年5月以来,68#(主4)桥墩核心区+永久区最大破损率17.1%,防护区最大破损率15.1%;69#(主5)桥墩核心区+永久区最大破损率7.7%,总防护区最大破损率6.6%,防护体完整性较好。
.png)
4. 结语
北引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和主4(68#)东北角补抛修复工程完工后,对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1)2017年6月~2020年4月期间,48#~64#北引桥墩防护区内总体呈现“洪冲枯淤”的特征,年际间冲淤变幅总体较小,防护体总体保持稳定。
(2)主1#(65#)和主2#(66#)桥墩冲刷防护工程实施后,中心防护区以冲刷为主,但自2018年4月以来,防护体内冲淤变幅较小,说明两个桥墩中心防护体近两年多以来总体保持稳定。但两桥墩防护区南北两侧周边地形持续发生冲刷,与防护区内地形形成一定的落差,需继续加强关注。
(3)2008年5月桥梁运营以来,主4(68#)桥墩防护区核心区及永久区东北角区域发生局部冲刷,但冲刷面积占防护区总面积比重较小,对防护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小。2017年6月护坦区东北角经补抛修复后,目前防护体保持稳定。
(4)2008年5月桥梁运营以来,主5(69#)桥墩各防护区约80%以上区域地形变化幅度在-1.0~1.0m之间,冲淤变化幅度很小,防护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