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王鹏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鹏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施工企业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牢固把握施工现场,然而,施工现场管理中依然存在若干问题,需要采取优化管控对策。
        新疆东方友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施工企业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牢固把握施工现场,然而,施工现场管理中依然存在若干问题,需要采取优化管控对策。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对策,最后简单总结了优化管理成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优化策略
        因为在开展土建工程施工期间其主要的施工地点均在室外,且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多样,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致使在施工期间安全施工频发,所以制定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案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加强对现场管理才能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管控,进而降低施工事故的频发及节约施工成本。
        一、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安全问题
        在实际的现场作业时,工作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会使用大量的建筑工具,例如脚手架、铁锤、电焊切割设备等,因为建筑施工队伍大部分学历不高,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强,而且人口流动性大,没有相关的法律观念,施工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质量安全问题,导致建筑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1.2工程质量监管不足
        在施工管理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工人都是流动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不确定性的,导致在工人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无法形成施工质量监管,这种情况导致建筑质量整体下滑。
        1.3工人技术水平低
        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技术的地方,往往是无能为力,导致施工技术出现不达标现象,建筑施工达不到相应的技术水准,导致整体建筑质量下降。
        二、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2.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将工期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按照不同的工种来分配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排,并且明确职责,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每个工期结束后,企业要安排技术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保证施工技术满足施工要求。管理人员还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筑水平。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安全作为首位。施工企业要提前制定安全制度,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条例来进行施工,例如,施工前后工作人员必须签订安全协议书,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施工企业还要定月组织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施工班组中要成立一个安全消防队伍,对施工中存在防火隐患的地方进行安全管理,在防火区域禁止吸烟,吸烟人员要到专门的吸烟区吸烟;对施工材料还要进行分类存储,将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单独存放在某个区域当中,保持屋内的通风;施工区域禁止工作人员私自架设电线、电缆信号接收盒等;如果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要及时拨打119火警,自发的组织防火人员进行扑救;施工危险区域要有明确的危险警告牌;通过管理要使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不能出现早退、迟到不请假的情况出现;禁止在工人中出现打架斗殴事件,如果出现要对当事人进行罚款;工地用电,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其他人禁止私自触碰电路线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以及人身伤亡;进入工地操作机械的人员,使用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条例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雨雪天气,则需要增加临时设施,防滑、铲雪,以及增加施工费用等。

施工过程中,有些地方会对安全技术存在着要求,工程开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制定相关的技术要求,将制定出的安全对策,上交安全审查部门,批准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不能擅自改变安全技术方案,除非有足够的原因。
        2.2建立监管制度
        首先要建立监管部门,对施工进行质量监管。从监管层面将监管分为三部分,第一是监管人员对施工材料的监管,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成本影响着施工进度,购买人员在购买时,不能出现徇私现象,购买一些关系户的材料,监管人员要让购买人员做到货比三家,将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保证材料品质的基础上,降低购买材料的成本,防止购买人员从中谋取私利。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废料的重复利用,将材料发挥到极致,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同时监管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控,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保证建筑质量。监管人员可以使用定期监管、突击性监管、专业性监管等监管方式,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工作,施工人员是按照班组的形式进入到工地,在正式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工人的工作质量,因为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种类繁多,而且在工种、技术水平、工作状态上都存在相应的差距,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可以划分职责,将每个职责都划分到相应的工作人员身上,使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责任与能力,保证履行施工义务,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部分就是选购机器设备,所以,在设备的选用上,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购买设备时出现以假当真的骗局。购买设备后,还要对设备进行保养,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体裂痕、内部进入、设备零件损坏等情况,避免机器放置在阳光下、潮湿的环境中,尽量延迟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还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操作变得更熟练,能够保持工作稳定,加快建筑施工速度。
        2.3加强员工培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工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企业工人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专业能力。建筑行业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一,而且人口流动性很大。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大多是靠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获得收入,所以企业对工人的教育主要从员工责任教育、安全制度教育等,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讲座,传授给员工一些安全知识,还可以进行手把手地教技术,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工地进行实际教学,帮助施工工人熟练工作技巧。针对不同的施工人员,开展不同的技术培训,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当中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学历,而且掌握着相关的专业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应当主要从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技术方面出发,更新他们的技术能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能力较强,掌握很多建筑相关的技能的人担当,这类人员在培训上,应该让他自主选择参加学习,补充不足之处。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就是决策者,他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和未来,如果决策者思维平庸,往往会断送一个企业的生命,使
        其走向衰弱,因此员工的培训更需要对决策者进行,通过学习,提高决策者的应变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
        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监管。同时也要客观对待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科学管理的优势,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山西建筑,2018,44(35):250-251.
        [2]杜传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44.
        [3]杨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7):101-102.
        [4]徐伟.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途径[J].建材与装饰,2018(46):196-197.
        [5]王树.简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J].居舍,2018(3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