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李佳丽
[导读] 探讨地塞米松与异烟肼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异烟肼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6月—2019 年 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常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改善脑脊液常规水平,临床症状改善较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地塞米松; 异烟肼; 鞘内注射,疗效;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TBM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1]。鞘内给药能确保抗结核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是防止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后遗症的有效手段。现对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8 年6月—2019 年 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 年龄 25~56岁,平均年龄( 33.5 ± 3.5) 岁; 症状及体征: 头痛30例,发热 28例,呕吐 20 例,意识障碍 19例,脑膜刺激征 29例,颅内压增高30例,病理征阳性 16 例。
        对照组男 20例,女 10例; 年龄 22~ 57岁,平均年龄 ( 34.5 ± 2.5) 岁; 症状及体征: 头痛 30例,发热 28例,呕吐 20例,意识障碍20例,脑膜刺激征 28例,颅内压增 高 30例,病理征阳性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降颅压,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腰穿后,缓慢释放脑脊液4~5 ml,同时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重复 4 次后,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5 mg。
        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腰穿后,缓慢释放脑脊液4~5 ml,同时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重复 4 次后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异烟肼 0.1 g 和地塞米松 5 mg,直至测定的脑脊液恢复正常、平稳。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脑脊液检测连续两次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脑脊液细胞数少于 100× 106 /L,蛋白含量少于 2 g/L[2];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无改善或增多[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0例,显效18例(60.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30例,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30例,治疗前氯化物(106.87±8.66) mmol /L,细胞数(350.02 ±35.01)× 106 /L,葡萄糖(1.05±0.14) mmol /L,蛋白质( 3.76±0.44)g /L; 治疗后氯化物(116.12±9.98) mmol /L,细胞数(196.12±14.23)× 106 /L,葡萄糖(1.54±0.17) mmol /L,蛋白质(0.74±0.08)g /L;
        对照组患者30例,治疗前氯化物(105.86±9.95) mmol /L,细胞数(346.23 ±35.21)× 106 /L,葡萄糖(1.04±0.13) mmol /L,蛋白质( 3.70±0.32)g /L; 治疗后氯化物(110.10±9.99) mmol /L,细胞数(187.04±15.34)× 106 /L,葡萄糖(1.66±0.16) mmol /L,蛋白质(1.02±0.15)g /L;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常规指标改善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少年最多。起病多为亚急性或隐袭,症状轻重不一。早期症状可不典型,可有低热、盗汗、精神不振、纳差、恶心,儿童常表现为激动不安、唾眠差、体重下降等。继而出现头痛、呕吐频繁且呈喷射性、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征象和脑膜刺激征[4]。一旦确诊,尽早给予抗结核治疗。鞘内给药能确保抗结核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是防止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后遗症的有效手段。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等有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脑室内膜及软脑膜,使脑池、蛛网膜下腔中走行的颅神经和血管局部药物浓度增高,有效地控制结核性脑膜炎的炎性反应。而重症结核性脑膜炎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后遗症多,病死率高,侧脑室引流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清除脑脊液蛋白,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明显,脑脊液氯化物和葡萄糖均较治疗前升高,细胞数和蛋白质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总之,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改善脑脊液常规水平,临床症状改善较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元芳, 罗雪. 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 慢性病学杂志, 2014(02):79-80.
        [2]何小珊, 朱辉超, 朱文标. 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13, 037(012):1192-1193.
        [3]冯飞. 异烟肼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保健文汇, 2019, 000(006):132-133.
        [4]吴廷勇. 鞘内注射异烟肼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1):568-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