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李振寰
[导读] 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16例(64%)、良7例(28%)、可2例(8%)、差0例(0%),优良率为92%;对照组优7例(28%)、良10例(40%)、可5例(20%)、差3例(12%),优良率为68%,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8.6±18.5)d;对照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8.4±19.7)d,P<0.05。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 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高强度暴力损伤,导致患者小腿肌肉发生损伤,在治疗中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感染等情况[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经腓骨骨折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胫腓骨骨折,患者对本研究目的、方法等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8~67岁之间,平均(43.7±3.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处坠落5例,摔伤3例,其他因素1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9~69岁之间,平均(43.5±3.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处坠落6例,摔伤2例,其他因素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患者小腿前侧进行切口,对骨折部位进行清创及解剖复位,将外侧骨膜进行剥离,之后对髓腔进行清理。在胫腓骨外侧放置钢板,钢板大小根据近端骨折线、远端骨折线的距离进行确定,对钢板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后采取螺钉进行固定,对切口进行缝合,应用石膏对骨折部位进行外固定。观察组给予患者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对髌骨下缘到胫骨结节上缘进行切口,将胫骨平台充分暴露,在X线的引导下采取骨椎对胫骨结节上缘、髌腱上方进行钻孔,并进行扩髓。采取适合的交锁髓内钉沿胫骨髓腔前壁打入髓腔,确认骨折复位后,先远端、后近端的顺序安放髓内钉的锁定钉,之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优:4个月内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踝关节恢复良好,可正常活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良:患者在4~6个月内骨折愈合,踝关节恢复良好,能够正常活动,但可能存在轻度水肿;可:患者在6~8个月后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受限,同时存在疼痛、水肿等并发症;差:患者治疗8个月后骨折未愈合,关节存在严重疼痛、水肿等情况。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16例(64%)、良7例(28%)、可2例(8%)、差0例(0%),优良率为92%;对照组优7例(28%)、良10例(40%)、可5例(20%)、差3例(12%),优良率为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8.6±18.5)d;对照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8.4±19.7)d;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因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摔倒等,其发病率比较高,患者发生骨折后多由于受力不平衡导致骨折移位,甚至出现畸形;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恢复患者小腿的承重能力,以手术内固定为主,若手术固定不当,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情况,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等,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手术价格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在直视下操作,有利于恢复解剖复位[2],但该手术方法对患者骨膜面积剥离较大,易出现感染、不愈合等情况。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同样可有效对骨折进行复位,同时更有利于保持骨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促进骨折端血流恢复正常[3],从而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2%;对照组优良率为68%,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8.6±18.5)d;对照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8.4±19.7)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 P<0.05。体现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廷建.髓内钉与传统钢板螺丝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24).1394-1397.
[2] 梁就积.锁定钢板外固定与分阶段手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4).82-83.
[3] 王森.胫骨骨折髓内针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9,(1).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