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刘琳
[导读] 对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将2020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本院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31例;常规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干预方式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中的作用。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96.18%)>常规组(88.55%),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预防措施;护理干预;满意度;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输液属于我院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具有操作简便、急救方便的特点,但是部分患者会由于自身以及外界相关因素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1],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有效干预和预防,本次研究将对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研究分析,为临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提供有利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2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常规组131例中,男性71例,女性6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9岁和20岁,年龄均值为(52.1±4.8)岁;实验组131例中,男性70例,女性6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9岁和20岁,年龄均值为(52.8±4.5)岁;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均在家属的陪同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组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由护理人员对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关护理问题进行耐心解答[2];实验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由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即:
        (1)导管堵塞
        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实施留置针治疗之前需要采用安尔碘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尤其是对于肝素帽部分,当使用封管液进行封管时,需要对封管液的浓度和用量以及维持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导管堵塞并发症状,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医嘱将导管内的血凝块使用注射器抽出,当给予患者进行高营养液的输入时需要对输液器进行彻底冲洗,以免沾上杂质再次造成导管堵塞现象,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血液回流等[3]。
        (2)静脉炎
        对于静脉炎的预防需要在给予患者操作前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洗手消毒和无菌操作,同时在选择静脉时,应该尽可能的从患者血管的远处开始,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如果患者已经出现静脉炎并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则需要立即将留置针拔掉,并给予相关部委进行冷敷和热敷,对于表现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按照医嘱采取硫酸镁(50%)湿纱布敷于表面20 min。
        (3)静脉血栓
        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选择注射部位时,应该尽量避免靠近硬化及受伤的关节、神经和部位,并且选择较为粗大且弹性较好的血管,尽量避免穿刺多次;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穿刺部位;如果患者已经出现静脉血栓,即:穿刺部位表现出胀痛或局部炎症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4],另外在平时饮食过程中,需要患者多摄入清淡、高维生素的食品,避免食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皮下血肿
        皮下血肿的预防主要是需要在给予患者穿刺过程中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皮下出血或者静脉破损而导致皮下血肿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已经出现皮下血肿并发症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停止穿刺,并针对血肿部位的采取自行吸收和冷敷的方式加快血液凝固,并观察48小时以后再进行穿刺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即: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参照《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结果,如果分数在0-60分之间,则表示患者不满意;如果分数在61-80分之间,则表示患者较满意;如果分数在81-100分之间,则表示患者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皮下血肿)/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满意度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96.18%)>常规组(88.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4.58%)<常规组(20.6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静脉留置针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该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穿刺次数[5],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但是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还会由于各种因素产生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状[6],需要持续进行研究探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在临床中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表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96.18%)>常规组(88.55%),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而言,临床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整体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状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周爱芳. 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1):169-170.
[2]崔英, 姚燕群, 陈婷. 患儿留置针联合真空管采血标本溶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8):1670-1672.
[3]金星漂. 炎症免疫调节作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新策略的探讨[J]. 中草药, 2019, 50(11):2718-2727.
[4]彭翠兰, 曾伟金, 林生贵, 等. 护理干预对22号留置针应用于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7):178-180.
[5]邓露茜, 曹岚, 黄艳,等. 基于谵妄预测模型的风险分级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9):704-708.
[6]陈欢. 基于Caprini评估表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 5(6):103-105.
作者简介:刘琳,女,1972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岑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y研究;职称:内科副主任护师;职务:护理部主任;单位名称:岑溪市人民医院;单位资质:二甲;邮编:543200;科室:护理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