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具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不只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丰富其知识底蕴、提升其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学科特点更好的突显出来,就一定要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从而更好的强化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及情感,将语文教学的内涵及价值最大化的突显出来。因此,本文将对其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实施策略,希望对教育工作的展开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突显而出,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将其有效的渗透其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不仅可以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好的突显出来,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更加深入的掌握文章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对其人生观念及思想道德的形成起到正面影响。至此,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借助于其更好的推动教学开展,促使授课目标得以一一落实。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所谓的情感教育,通常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作为导向,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们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变化,使其出现新的情感,并逐步的形成情感品质,将其的情感因素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新课标指出,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技能之外,也应对情感教育加以必要的注重,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情感、道德品质等,使其可以构建积极的价值观念及人生态度,并使其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得以相应的提升[1]。
基于此,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时,一定要对学生们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尊重,并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学生学情等,将情感教育巧妙的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使其的情感得以升华及满足,使其的情感素质、语文素养等得以大大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借助于这一方法,可以带给学生一种身入其境的感觉,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渗透效果达到最佳[2]。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这一辅助技术有效的融入其中,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在观看后使其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其懂得“不管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获得回报”,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将情感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实施关爱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将更多的爱倾注其中,对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心灵成长等加以关注,以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对其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将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作为出发点,有目的、有意识的增强与其间的互动及交流,从而使其对于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以为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以帮助其树立起学习自信,使其得以不断进步、不断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将一些创新的授课形式融入到情感教育当中,比如、小组辩论、小组讨论、互动教学、自行阅读等,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探讨的机会,从而使其更好的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并加以内化,使其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得以增强。
(三)构建评价机制,增强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想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学习而形成,而不是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构建起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其中获取到更多的满足感及成就感,使情感教育的最终效果得以强化[3]。
例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合理性,避免对学生进行批评、责骂,以降低其的情感体验,使其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善于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些鼓励性的词语等,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满足和快乐,以增强情感教育的鼓励性及欣赏性,使学生们在情感的驱动下,各显其才、各展其能。
(四)培养行为习惯,提高教育效果
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间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获取到情感因素,并做到互相感染,使教育效果达到预期。
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描写出了劳动的艰苦,让其懂得劳动果实是来之不易的,从而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不浪费、节约粮食,以在培育其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使情感教育的效果得以升华,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
结论: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往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身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充分的掌握其的内涵,并对其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究,从而借助于这一方法,更好的挖掘出文本和学生的情感因素,将情感的催化作用发挥到最大,以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同时,促使语文教学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马松山,田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87.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
[3]高会绒.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培训,2016(0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