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重视小学语文发展潜力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期   作者:郭茜瑶
[导读] 在时代进步、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追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在时代进步、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追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积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真正的构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所以,小学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应该不断地挖掘教学潜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做到教学的完善和优化,让学生在局限的课程当中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力”;语文课堂;构建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积极地展现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变得更加有效和高质。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做到多措并举,更好的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语文课程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
一、小学语文构建“生命力”课堂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语文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不仅是学生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关键的。但在以往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的功利思想是非常强的,在教学当中只是一味的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比较僵硬化和机械化,很难展现出课程应有的价值和魅力,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使得最终的课程成效普遍不高。所以,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课堂生命力的展现,更好的凸显课程的人文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彰显课程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可以在局限的课程当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小学语文构建“生命力”课堂的路径分析
(一)借助巧妙导入,展现课堂“生命力”
         要想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课程的开始就应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可以借助趣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导入更好的作为课程的开端,让学生展现求知欲和好奇心,让课堂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就应该对导入环节加强精心创设。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可以最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让良好的课程开展成效得到不断的展现。例如,在讲解《小田鼠弗雷德里克》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趣味性的进行语言导入,使得课程在开展时就牢牢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如,教师可以先进行语言引导:“你知道动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吗?”在课件当中呈现松鼠、蛇、熊、青蛙、候鸟等,让学生探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进行引入:“那你知道小田鼠是怎样渡过冬天的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田鼠过冬的故事吧!”让学生可以产生兴趣,积极在后续中探讨,使得教育展现活力。


(二)重视情境创设,展现课堂“生命力”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语文学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活泼可爱、天生好动的特点,积极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改变和改革,借助教育情景的方式来为学生打造形象、和谐和生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让课程展现生命力。例如,在讲解《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的过程当中,由于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学生在生活当中很难遇到相应的场景。所以,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来对遗憾进行弥补。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来对动画片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播放来对文章内容快速理解。为了让课程更好的展现生机和生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动画观看完毕之后结合自身理解来对课本剧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郁,让课程开展更加高效。
(三)引导自主探究,展现课堂“生命力”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实现学生为本,真正的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转变传统教学当中亦步亦趋的模式,让教学展现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解《出塞》一课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于战胜胜利的渴望和对于士兵的决心,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资源进行查询。在后续中则可以一边为学生播放影像,一边生硬并茂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好的自主探究,并进入到古诗当中的意境和情境中,使得学生产生深刻的思想共鸣,展现出属于语文课程独有的生命力。
(四)实施激励评价,展现课堂“生命力”
         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学生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表扬[3]。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加强激励性教育的实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的生活自信,能够积极探索,主动研究,真正的让学习体会得到不断的深化。例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及想法,教师应该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秉持着平等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当中都有均等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和谐师生关系,也能够为语文课程的开展起到助力,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积极地改善原本的教育现状,不断地展现教学的生命力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在素质、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得活力课堂得到真正的构建。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借助巧妙导入、重视情景创设、引导自主探究、实施激励评价,让课程的开展变得活力满满。

参考文献:
[1]牟生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19):51-52.
[2]刘建军.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学周刊,2020(19):57-58.
[3]杨金菊.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20(19):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