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常帅
[导读] 摘要: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饮水安全工程,首先需要对饮水安全工程有全面的了解。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饮水安全工程,首先需要对饮水安全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从工程具体分析来看,所谓的饮水安全工程具体指的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和牲畜饮水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具体包括了集水工程,引水调水工程以及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及水质检测净化等。从饮水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来看,其具有综合性,而且具有长期性,所以在具体工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长期的规划和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这样,工程实施的现实效果才会更加显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措施
        1农村饮水安全概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饮水安全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将无法全面实现,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工程数量多、项目点分散、单个工程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会产生重大影响。
        2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1群众安全意识不强。一是各地每年都对农村饮水安全反复进行普及、宣教和政策解读,但实际效果不佳,一些群众甚至认为政府宣教是“危言耸听”,认为饮水安全建设完全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部分村民认为几代人都是直接喝井水,没出现什么问题,又何必花钱买水,并且农村饮水工程基本上都是每天早中晚各供水一次,用水不方便。二是部分群众本位意识较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配合、设障碍、要补偿”等现象,甚至出现“不管施工方案是怎么设计的,但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不然我就不接自来水,在我房前屋后埋管必须另给补偿”等问题。三是缺乏安全意识,人为关闭二氧化氯缓释消毒器、不按时投放消毒药剂、不按规定期限对设备进行反冲洗等,致使已配套的水处理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2饮水工程施工建设选址不规范。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其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严重影响施工的因素是工程选址问题。在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如地下水资源是否会受周边环境因素而污染,从而对建设工程造成一定负担。若在施工中遇到上述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在选址时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提供合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备选地址,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保障施工建设的按时竣工。
        2.3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不够,动态管理投入不足。一方面,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起步晚,另一方面,涉及农村水源水质监测不仅是一项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在不同的生产生活阶段,或者是季节,其水源水质的污染程度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在监测过程中,长期驻扎在农村地区进行水源监测的部门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比较落后,离城市比较远,长期来农村进行水质监测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农村饮水水质检测和环境管理受人员、经费、设备等诸多因素制约,现有监测工作方式,只能保证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无法实现对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常态化,无法全面掌握水源污染、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都比较落后,因而在饮用水源监测的手段应用中,成熟的经验运用都比较少,基础建设无法满足要求,也因此实现不了对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提升。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将水源污染防治的重点集中在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上,很少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农村地区,且国家对于农村水源防治和污染处理的投入力度不够,科研项目研发比较少,系统的、全面的饮用水源调查以及准确评价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污染防治和解决的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下。
        2.4存在威胁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水环境违法是水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突出表现。涉水环境违法现象的存在,不仅对生活环境,对饮用水污染的影响也不容小视。水环境违法现象大多集中在下面问题上,在生活饮用水源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涉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违章占用河道沟渠;违规填埋土方建看护房及停车坪等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饮水水源的饮水安全。

造成环境违法行为突出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位于乡镇农村的排污企业创办人大多出身于农民,环保意识极为短缺,在对排污口进行布置时,根本不按政府的相关规定去布置、污水处理设备极为不健全、很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造成违法排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力量薄弱。现阶段,松原市有上千家乡镇企业开设在松花江流域内,环保监管任务非常沉重,尽管环保机构改革在加强环境监管的网格化管理,但是第三级监管网格大部分没有成立专门的环保机构,普遍存在机构不独立,资金投入少,人员少,力量薄弱。直接导致三级网格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对污染源的监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3.1强化村民饮水安全意识。政府要增强长效管护意识,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深入宣传饮水安全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意识,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加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的科普宣传,引导农民转变用水观念,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有偿用水意识,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工作,按标准缴纳水费,并具体参与到管护工作上来。
        3.2科学选址,长远规划。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民的用水需求进行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水源的充足,提高饮水的质量。应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对工程进行规划,然后根据水源的类型确定保护区,制定相关的保护办法,才能提高饮用水的质量,避免出现水污染的现象。
        3.3加强供水水质检测和信息化建设。对于 “千吨万人”规模以上的供水工程,通过单独或联合建立水质化验室,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日常水质检测。集中式供水工程要配套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备。同时,加大水质检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快实现县级或区域水质检测和监测全覆盖,实现供水水质安全。升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系统,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3.4建立健全保护农村水源地的法律法规。不同部门机构应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完善农村区域在饮用水方面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随着相关法规的陆续颁布,农村区域在饮用水上所拥有的管理职责获得了有效确定,同时有关职务还进行了明确分工,部分部门的权限也进行了具体的划分,相关条例应该具体到水域的覆盖范围等,相关政府机构向人民群众具体公开水质方面的监管事宜,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到监管工作中。当地的水利部门要对所有乡镇的蓄水、供水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集中式负责,通过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全省范围内的供水事宜以及废水处理事宜得到质的提升。除此之外,应该主动向一些水质管理比较先进的城市学习,吸取他们的有效经验,避免其中的不足,具体试点的时候可以先从小片区实施,倘若效果比较明显的话,方可进行更大范围内的实施。
        3.5制定对水源的保护措施。一是对于饮用水水源所在地进行强化管理,在水源所处的区域加强保护。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相关管理部门组织在一定的半径内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地理坐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从而尽可能避免该区域受到不必要的破坏。二是对于水土流失而言,能够通过保持一定的水土,使得该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对于一些人畜混合的地方,尽可能少用饲料;对于一些经常发生滑坡的地方,可以通过种植一定量的树木和草来缓解污染破坏现象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三是对该区域的农业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鼓励农民多使用节水形式的灌溉技术,尽可能少的使用化肥以及农药,禁止出售一些毒性较大的化肥和农药,从而大幅降低环境污染的扩张速度。建立一些垃圾回收站,将该区域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除此之外,也可以建立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污水处理站,使得水源地所受到的污染尽可能减少。
        4结束语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当代我国开展的重要惠民工程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改善缺水农村的生活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铺垫,所以在农村发展实践中,积极的落实具体的工程内容并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与考核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8,06:18-21.
        [2]刘来胜,刘玲花,周怀东,吴雷祥,吴佳鹏,霍炜洁.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阶段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水利,2016,11:19-22.
        [3]刘明胜.基于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