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陆路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陆路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身份证号码:45212619800113xxxx
        摘要: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包含有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因此其承载力非常高,抗水平作用力也十分高,由于拥有这些显著的建筑优势,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高、质量好。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应用工程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讨论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提升所处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关键,其建设使用的框架结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降低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整体质量,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这样一来,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技术、模板技术以及钢筋技术,就能以高稳定性与高效率状态作用于实践,进而降低环境因素给建筑框架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技术现状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均会涉及工程项目的框架建设质。这里的影响主要是指,框架对建筑纵向带来的承载力无法为顺利向上进行提供条件。究其原因,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受力是逐层变化的,所以,设计人员应根据楼层承载力来保证框架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然而,实际工程技术的运用,并未将不可抗力抵御问题充分重视起来,这就导致风力荷载、抗震性以及防雷性等非线性竖向分布荷载,对框架结构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
        3、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目前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件及承载能力也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内部的框架结构尺寸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支撑能力的要求。并且,建筑工程自身还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自身承载力符合抗震、抗风载荷的要求,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在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震载荷方面的分析,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建筑载荷的支撑力也要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4.1钢筋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起牢固性的重要施工材料,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控制钢筋焊接、测控、安装以
        及拆除等作业,来强化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质量效果。施工建设的初期,建筑外框应采用钢筋作为框架,并制作出楼梯的初始形态。如此,就可通过核心墙,来使整个建筑物达到建设使用稳定性的效果。在安装钢筋骨架过程中,应采用加劲筋成型法。
        4.1.1材料准备
        钢材是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在使用钢材之前,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材料准备,做好材料的下料等,同时要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实际要求对钢材进行合理的剪切并进行弯折造型等操作。在完成上述处理工作之后,要对钢材进行分类处理和存放,做好材料端部的固定等,且要严格物料的领用制度和领用程序。对于有特殊使用和存放要求的钢材物料,要和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并进行提前订制。对于施工钢材,要做好现场的存放管理,确保材料不出现质量问题。
        4.1.2焊接施工准备
        在使用钢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施工操作为焊接操作,在焊接钢材时,需要做好焊接试验,试验通过之后,再进行逐点焊接,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避免漏焊和错焊。焊接的操作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安全准备工作,在焊接完成之后,要对焊接部位进行抽检,重点抽检容易出现问题的钢筋,要确保抽检操作专业,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1.3放样与下料
        对钢筋进行放样和下料,需要了解不同钢筋的热胀冷缩系数,要根据钢筋的性质留置出合理的施工放样和下料的空间。在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时,其也会出现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合理的预留空间。以材料受弯总长为标准,若其长度小于24m,则可以将预留量控制在5mm左右的范围内,若总长大于24m,则其预留量需要控制在8mm左右的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放样和下料,要密切关注材料的收缩和膨胀情况,在设置预留空间大小时,要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拱起和收缩变形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确保预留合理。
        4.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应通过模板定型与放线定高等操作,来提高建筑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技术的运用效果。在具体安装基础模板过程中,应将误差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即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将误差控制在3mm以内。与此同时,还应检查好模板接缝部位的密闭性,来避免漏浆现象的出现。当模板的灌浆作业完成后,就可着手进行振捣作业,即通过严格控制力道,来使建筑框架结构模板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具体过程,就是对模板中起支撑作用的部位,经钢管进行称重处理,而后,再进行早模板托架、立柱等部位的垫板作业。
        4.2.1基础模板安装施工技术
        在模板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完成之后,要对水平基础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是轴线,在测量时,测量人员要使用基础的平面尺,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各个需要的边线,测量时要做好暗柱角的标记,这样做能够为模板的安装与固定提供支持。基于此,可以进行模板的安装,第一步是固定材料支柱,通过标记号的暗柱角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固定,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对模板硬度和稳固性的要求。此外,还能够不断提高模板的承载力。在安装基础侧模时,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安装角度的控制,确保垂直角度合理,在安装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关注安装偏差,在工程标准要求下,安装偏差需要控制在小于3mm的范围内。在模板安装完成之后,要对模板和垫层之间的缝隙进行处理,一般要采取水泥砂浆对其进行密封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漏浆现象。
        4.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在该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立杆立在坚固的平面上,因为其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因此需要保障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承受荷载后不会被压垮。一旦该步骤不符合标准,便会造成下层的支撑构件不能去除,必须要对前一个固定好,才能进行后续的步骤,因此会对整个项目的施工造成影响,使工期延长,成本增加。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主体结构模块的施工。
        4.2.3模板的拆除
        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先拆除后续立起的模板,最后拆除先立的模板;先拆除承重少甚至不承重的,而后拆除承重大的模板。此外还需注意在拆下模板后,需要立即将拆下的构件运送出去,避免其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4.3混凝土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对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需求较大,这就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效果尤为重要。又因为,混凝土由水泥与砂石配比调制而成,需对牢固程度进行实验分析,以提高配比控制的科学有效性。此过程,实验工作应进行严格审核,并在制作过程严格控制比例。同时,在操作过程,还要控制搅拌作业的均匀性,来避免气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质量就能得到保证,进而提高结构作用于实践的安全可靠性。
        5、结语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控制,需对工程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即在明确技术运用过程存在问题的情况,对技术方法与作用效果进行调整。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环节中,工程项目的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较为基础,但非常重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投入使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参考文献
        [1]孟子宜.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26).
        [2] 张剑寒.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32-133.
        [3] 丁佳豪,李化明,孟祥华.框架结构中楼盖采用井字梁的工程结构设计[J].山西建筑,2018,44(3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