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腾飞
[导读] 摘要:企业管理是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企业最大的效率,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最重要的。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神木市  719300
        摘要:企业管理是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企业最大的效率,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最重要的。现代化的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要有好的制度,更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当下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变革思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可以分解为信息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的网络化。本文就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日常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比如员工的考勤情况、工资发放、信息管理等都在其管辖范围内,假如仅仅是人工进行,则难以保证工作进行的准确、高效操作;而且,在对一些基本的信息数据进行搜索分析时由于技术的落后将给管理人员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这要求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特别是基层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上级的政策、指令能够第一时间被基层接收,并得到有力的贯彻实施。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搜集所需的各种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监督管理,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水平和经济效益。
        1.2促进资源整合,有效节约成本
        完善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需要不断丰富其内容,将以往的员工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之前的管理资源也要进行重组,以大量的信息为依托,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数据和信息,为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借鉴。
        1.3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
        如果要让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可以成为现实,那就要对作为办公系统组成部分的人力管理进行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以纸笔为工具的人力管理存在的检索性差、速度较慢的缺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优点,比如对工作绩效的评析预估,在人才招聘时的考核,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对信息的整理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将互联网应用到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
        2目前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总体上表现为运用程度仍然低下,普遍只停留在图表传递的过程,主体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进行操作,出现了很多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落后
        虽然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将其应用到内部管理流程,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认识仍然落后,信息化系统运用还相当薄弱。虽然上线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际上却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作业流程,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于形式,或者只部分使用线上操作。
        2.2基础信息缺失,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影响信息化管理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虽然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但是实际上认识并不足够,重视程度也很低,突出体现在基础信息的不准确上,录入滞后、录入错误的情况相当普遍,信息的准确性非常低。后期的工作中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基础信息核对修改,浪费人力物力,并不能真正的提升效率,导致使用者因而失去使用的意愿,而使用率的降低又会导致录入的滞后和不认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信息化管理的失败。


        2.3软硬件支持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带来的好处,并且着手进行了相关的引入工作。但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因为软件设置和硬件设备支撑上不匹配,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2.4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较之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但是,由于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在系统平台上归集管理,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可以看到相关的信息,而这些操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和安全意识各有不同,有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
        3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3.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适应企业管理变革的要求
        ⑴对现有的组织管控模式做出评估和调整。由于市场坏境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所以企业内外的重大经营活动,例如重组、并购、新设注销等活动极其活跃,这样导致了企业经常调整管控思路。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和企业现状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现行的管控模式能否适应企业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⑵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做出评估和调整。为了成功达到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对现行的信息体系也要进行规范,对制度,流程等方面都要做出具体的要求。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制度进行梳理,摒弃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制度和流程。首先,审慎思考现行制度以及工作具体环节,对其进行梳理。然后,在梳理过程中要沉下心来以及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析和研讨,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和完善。在梳理中,要在两个方面形成共同的认知:第一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团队内部共识,保证大家是从内心深处接受并都认为该制度和流程是合理的、科学的;第二个方面是负责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按照要求进行技术研发,技术是辅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工具,而不是主导。
        3.2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养
        对于企业而言,都希望能够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并拥有高水平的信息管理能力,这迫使企业必须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高整体的素质,以及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处理各种活动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首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水平,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相结合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满足发展中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当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有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最后,企业需要注意劳动力的选择,严格控制人力资源并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以求长期发展的价值最大化。
        3.3加强软硬件保障,提升管理效率
        系统开发需要考虑到信息录入的一致性,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保证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要设置专业人员对管理程序软件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发现漏洞问题及时修复,从软件层面保证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转;硬件上则要配置与管理软件相匹配的设备和终端,保证传输速度的光线和服务器等。
        结语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息息相关,在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应当紧跟市场脚步从而占领高地,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保证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集约与规范,同时进一步为员工提供更为灵活的自助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申.推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2019(18):28-29.
        [2]刘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69-70.
        [3]许冬梅.浅析如何在国有企业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化工管理,2015(07):9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