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 朱怡冰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怡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相关部门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生态恢复设计,着重阐述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这一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城市河道;应用
        1设计原则
        1.1自然原则
        自然原则是开展生态恢复工作的最基本原则,要求相关部门在尊重该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经济基础上,对当地的水文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调研,最终制订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规划,以及用自然演绎为主,取代生态的被动恢复。因此,在开展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要紧密联系生态学知识,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既要考虑到生态系统恢复后与当地环境的适应问题,也要尽可能节省经济支出,促进区域综合发展。
        1.2避免生物入侵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物入侵现象在现在生态系统中愈加频繁。所以,在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开展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务必要坚持避免生物入侵的原则,杜绝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毁灭性打击,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毕竟,一旦生物入侵事故发生,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被直接破坏。所以,相关负责人员既要推动河流生态的恢复进程,也要确保其原始生态功能的恢复程度。
        1.3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开展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初衷。具体来说,在恢复城市河流生态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短期与长期发展规划设计,将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纳入城市整体生态规划工作中,从视觉和美学两个角度促进城市水生系统的有序发展,打造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2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
        2.1河道生态修复理念
        城市发展初期的城市河流具有景观和生态功能,由自然演变而来的河道形态结构具有纯天然河流的属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池塘、湖泊、湿地等具有储存和滞洪作用逐渐消失,河道被大量占用并加速了雨水的汇流;区域降水频率和强度在环境破坏、热岛效应等因素作用下不断增强,而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地表大面积硬化进一步加快了雨洪的汇流速度,大大提高河道的不可控制性和水流流量,河水侵蚀、冲刷河床和河岸的程度增大,城市洪涝灾害发生日趋频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得人们对河道景观、生活品质、文化及生态自然的要求不断提升,以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河道治理逐渐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质是创建一个符合自然演替规律、适合各类生物生存、修复受损河道生态功能与结构、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群落搭配合理的水生态良性体系[4]。经过长期的河道治理,当前盘锦市河流整治进入攻坚阶段,河道现状以生态失衡和水污染为主,生态修复该地区河道为大势所趋。
        2.2生态修复目标
        依据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恢复河流的原本形态为河道生态治理的主要原则,其目的是重建与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在确保水安全的条件下采取生态工程技术改造岸坡、河道的结构形态,优化河流生物群落和城市水资源配置,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配置河道景观和自然生态,促进人类活动与水系统的协调发展[1]。1) 水污染控制目标。

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是对水体污染的有效控制,而河流的自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河道生态修复的影响,水质洁净为完善河道生态系统的必然结果。2) 河道水安全目标。城市河道的沿线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较自然河流存在较大差异,若发生洪涝灾害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确保其防洪排涝能力为河道生态建设的基本条件。生态改造河道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滞洪补枯、调控洪水、降低水流能量,但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同样提高了河流糙率、降低洪水流速,为保证行洪排涝安全必须将河道拓宽。3) 河流形态和结构的多样异质性。河道形态多样性、结构空间异质性与河流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通过生态改造河道形态结构形成蜿蜒自然的河流形态,缓急相间、深浅交错的布局,提高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河道生境异质性,再现河水滋养两岸植被并恢复水生态功能结构。4) 生物多样性目标。自然的滨水带和河道必然存在能够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生境的绿洲、深潭、凸凹岸、浅滩,这也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另外,判别河道恢复程度的重要依据为生物群落多样性,它也是实现富集、转化、转移和释放代谢污染物的重要前提。5) 河道生态功能与结构恢复目标。河道生态功能和机构的恢复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各类生物在完善的生态系统中相生相克,物种丰富且数量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其物质循环较为完善且水体自净和抗干扰能力较强。河流的水、气、陆三相与水生物种共同形成开放的生态系统,必须具有自我调节、连续性和完整性功能。6) 水资源可再生利用目标。在生态河道建设中必须统筹考虑地下水、天然降水、市政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以及河道水系统,按照自然循环规律促进水系统之间的交换,连接成网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调节水位。整体考虑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建设等内容,确保河水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和可持续利用。7) 生态景观、人水和谐目标。生态河道整治的关键是对景观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根据建设内容和施工要求可分为水域覆盖区域内和水域沿岸的景观设计。在横纵、水平方向上对河道治理,将景观设        计与提高防洪标准相结合为景观建设的主要目标,环境保护与河道清淤相结合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从而创造景美、滩绿、流畅、水清的水环境,实现生机映然的多样性生态景观逐渐替代单纯的物理景观的转变。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建立人水和谐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沿河土地利用价值。
        2.3凸显河道文化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城市河道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时代历史文化的积淀,遗留至今。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古典厚重,或灵动精致的城市河道见证着人们的繁衍生息。所以,基于生态恢复设计理念,相关人员在若是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为了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特色,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恢复历史遗迹,为城市河道增加一份古典色彩。其次,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的历史,挖掘文化主题,并赋予历史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凝缩成城市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雕塑、景墙中,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唤醒人们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以及生态文明保护意识。最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该区域的气候状况,因地制宜种植城市河道植物景观,展现城市的风土人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基于生态恢复设计理念的城市河道治理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结合城市特色,坚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城市河道的实用功能和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李超,张世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35):3.
        [2]徐孝亩.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06):179-180.
        [3]贾楠.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J].居舍,2019(13):111.
        [4]王璞.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09):68.
        [5]付海波.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11):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