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园林对当代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借鉴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吕园
[导读] 摘要:所谓禅境其实是造园师的内心情感,禅境追求的是物象之外的景致,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意境的表达需要造园者为使用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和可供联想的线索。
        杭州现代环境艺术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所谓禅境其实是造园师的内心情感,禅境追求的是物象之外的景致,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意境的表达需要造园者为使用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和可供联想的线索。本文通过文人诗句对禅境的讲述,利用自然山水、天然材料、四季植物,用内心传达意境,让人们重新重视“禅境”的存在,让使用者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宗神韵。
        关键词:禅境园林;凝练;意境;禅宗
        前言:
        禅境园林源于禅宗思想,禅宗是中国化的佛学思想。禅宗思想下的禅境园林是东方园林之魂,不仅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深远外,对当代景观设计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禅境园林体现了造园者对景、情、理完美交融的境界。最初禅境园林的造园师是把寺院园林当作修行者的悟道场,造园即是修行。如今是信息时代,节奏加快,园林类型开始多样化,个性化,天然圆融的禅境园林表现形式也应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一、禅宗概述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宗教的发展也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太子成道后,圣号释迦牟尼。汉代,佛教自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又由中国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禅宗吸收和改造印度佛教思想、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自唐宋以来,禅宗以它所特有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引起了许多人艺术思维的变化,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以及与中国儒、道等文化融合,禅宗已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理需要,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设计手法等方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禅在梵语中是“思维修”或“静虑”的意思。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禅的思想主张人在宇宙中,宇宙也在人的心中。秉承这一思想,把禅宗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并不简单[1]。
        二、从园林景观的构造品禅文化
        受禅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主要有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的布置严格遵守着伽蓝布局,在氛围渲染上强调威严、肃穆的气息,宗教意味浓厚;私家园林则采用自然布局的方式,园林中没有很多宗教建筑,而是把禅的精神隐喻于山水之中。自秦汉私家园林造园之风兴起,文人士大夫们也开始崇尚自然,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来寄情于山水,通过叠山、理水的手法,在园林有限的布景中体现无限深远的空间,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造园者不再刻意去模拟和简单地复制园林景观,而是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禅境。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布局、色彩和造型方面都力求与环境相地合宜,同时还要考量与叠山、引水、植物配置等各要素互相协调,融为一体,通过对空间的营造来体现园林空灵的禅意。造园者依靠对自然的感悟创造虽有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周维权曾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绝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状态,而是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心灵感受[2]。
        三、禅境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造景元素
        植物。佛教将佛理中的高尚品质通过平凡的植物传递给人们,使人们从园林景观中体会禅的意境,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如:莲花为水生植物。根茎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莲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莲花是纯洁的象征,在佛寺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尊尊佛像端坐或站在莲花上,这象征着佛是神圣的,所谓“出淤泥而不染”,释迦牟尼也把莲花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上。

佛教中的莲花通常被描述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3]。
        石灯。中国古代的宫灯有石灯、木灯、金属灯等。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石灯便被用为佛教中的供灯。现在我国的石灯多为青石或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造型简洁大方,一般以对称的方式竖立于大殿前的左右两侧。由于石灯具有综合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建议在禅境景观中将其作为画龙点睛之物而慎重运用。
        艺术石。艺术石也叫文化石,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起初被用于室内装饰,现在普遍用于室外装饰,室内少量用到。在任何园林景观中,石头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的,但也具有历史积淀的景观元素。当两个石头被组合在一起摆放时,宛如一位和尚,用来装饰禅境景观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佛像。在佛教中有众多的菩萨、佛陀,而且各具特色。如果将它们适当设置在园林景观中,既可自成一景,又可以直接体现所在空间环境的性质。当然作为佛教神圣的代表,佛像并不适宜过多地呈现在室外环境中,我们要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对待。
        动物元素。佛教宣扬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其中就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但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世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动物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宇宙中充满了这些形态各异的生命并相互影响,才开创出这无边幻化的法界众相。
        四、禅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禅意所营造的以静谧、素雅为代名词的公共空间让景观不只是空间的平面构成。禅意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利用我们身边很多的自然要素,其目的就是达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古人在禅意思想的影响下,将自然山水与建筑有机组合在一起,在其禅意的营造上推崇“空”中顿悟的思想,十分注重通过空间来烘托空灵的禅意,并利用园林中的山水和植物比拟园中无限的空间,使游园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共鸣。园子的限定性越小,游园者的内心灵动性就越大,往往越简单的设计,越能够有更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在现代遗留的古典园林中,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围墙,被雨水冲刷过的浓淡不一的墙面,日积月累,变幻出最富深意而又浑然天成的立体山水画。可以看出,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园林强调运用简朴的材料,通过简洁的方式去营造宁静与顿悟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构造上表现的简单而抽象,更加注重使用现代感的线条,结合观赏者的心境和诗情画意进行布置。如今,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工艺让园林景观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变幻丰富的园林失去了其原本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朴素、淡雅的材料透出的气韵才能让我们静心于自然之中,例如青石、青砖、青瓦、原木、白灰墙面、清水混泥土、砖雕、石雕、花岗岩、文化石等,我们运用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气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禅意空间本生的古朴、宁静就是通过这些材质体现出来,身处自然材质之中,我们仿佛也能够得到心灵的平静。
        结语:
        营造禅意空间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思考、静养的环境,禅意空间既不像古典园林那样古香古色,也不像寺庙园林那样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它存在于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就必须要符合现代景观的审美需求。现代园林以禅宗理念为指导,借鉴其反映出来的设计思想、生态观和价值观,运用现代主义的外在形式和构成手法,从古典园林的理念中找到适合当前发展的精华要素,不拘泥于古法,又能从中吸取更多精髓,来更好地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浩.禅境园林对当代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借鉴[J].建材与装饰,2019(36):140.
        [2]麻欣瑶,李秋明,陈波.渐悟山水间——杭州虎跑园林禅境空间探析[J].园林,2017(10):66-69.
        [3]张媛.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禅境的营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手法[J].科技与创新,2016(0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