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周春芬
[导读] 摘要:本文以园林式景观设计为主题,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本文以园林式景观设计为主题,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具体论述中,结合我国在城市治理方面发明的海绵城市理论,先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一般性解读;然后,从城市下沉、城市道路绿化、城市屋顶生态、城市雨水花园四大类型,对园林式景观设计展开具体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改革方向集中于“四个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推进,也对城市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原因追溯,创新了多套比较优势明显的治理理论与方案。其中,以海绵城市治理方案最为有效,下面就以此理论为背景,总结我国当前应用该理论在园林式景观设计中获得的有效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分型探讨的方法对主题进行阐述。
        1、海绵城市理念解析
        海绵城市理论的来源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的继承性研究;二是对导致我国城市病害诸因素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海绵城市理论在各大城市获得了有效实践,成果斐然。不但解决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顽疾”,也形成了以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及当地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各类景观。从当前各地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理念的应用分析,已经形成了以空间构建为主体的多元景观类型。结合当前的治理经验分析,海绵城市理念,疏、截有序,在本质上可以归纳为天人合一的“会呼吸的城市”。其内涵直接指向以城市固有的基础资源为条件,开展开放式的生态化治理及建设。比如,针对城市下沉的情况,就可以立足其具体情况修建相应的景观;再如,对于城市雨水及其洪涝问题,就可以利用城市外围景观与雨水花园的建设,形成一种能够起到“像海绵吸水功能”作用的城市治理体系。除此之外,当前各大城市还立足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道路绿化景观、城市湿地景观,以及城市屋顶生态景观等多样化的海绵式城市景观。
        2、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式景观设计的关系
        当前,人类对万事万物的解释依然采用关系阐释法,即认为万事万物之间只能从关系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才能对其运行规律做进一步的把握。依此方法,对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式景观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具体而言,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规划已经成为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城市病害的治理则大多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因此,从总的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式景观设计,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平行关系,也有互相补充的关系。另一方面,海绵城市理念在治理城市病害方面,其重点集中于打造生态文明形式的主要“新型城市体系”,而园林式景观设计也属于生态文明构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二者在目标层面,具有一致关系,是实现城市美好建设,治理城市病害目标的两种有效手段,也是城市病害治理方案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进一步讲,海绵城市理念向海绵城市实体的转化,恰恰与园林式景观形式殊途同归;而园林式景观的设计反过来也能够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实现其景观设计的各项功能。所以,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式景观设计之间存在四层主要关系,分别是平行关系、互补关系、趋向一致关系、互相促进关系。
        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3.1城市下沉式绿地景观设计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面建筑数量与高度正在持续加多,各种设施设备因城市发展也在持续添加;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资源消耗大,地下资源利用范围广,加上因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建设了诸多地下管道。因此,在诸如此类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了一些城市的地面下沉。虽然通过地下灌水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等方法暂时解决了城市地面下沉问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此类现象依然会反复发生。

为了有效解决,在海绵城市理念牵引下,可以将已经下沉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成下沉式的城市绿地景观,从而使地表径流顺利注入雨水口补给地下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硬质铺装坡度设计,凭借水平面倾斜汇集地表径流汇集流向地下。另外,借助机械设备夯实土壤、栽植各类植物,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下沉式地质环境,并为城市提供功能型下沉式园林景观。
        3.2城市雨水花园景观设计
        我国的城市洪涝现象相对普遍,其原因大多由传统时期的城市建设方案不完善所致。目前,可以借助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以园林式景观设计方案,形成城市外围的“海绵吸收区”,解决城市洪涝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对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构建一套与城市雨水循环生态相匹配的雨水花园景观。当前城市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成本低、生态功能与审美功能优势比较明显,既可以将城市降雨期的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也可以对其进行管道引导分流,并在城市海绵吸收区加以存储利用。因此,建议在现阶段,积极研究各大城市的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方案,从中借鉴雨水网络框架的载体模型,因地制宜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合理设计城市雨水花园景观方案,共建“有生命的花园城市”。
        3.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其中的道路绿化设计与城市园林式景观已经纳入到了一个系统性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架之内。就当前而言,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使道路绿化设计从传统时期的绿化功能,进一步转型到综合型的城市景观功能。也就是说,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使其既为起绿化作用的植物提供生命养料,输送雨水,也要求其在整体结构上,满足城市园林式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与城市美化需求。目前,可以借助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使其发挥出绿化隔离功能、绿化物雨水系统支持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城市景观视觉功能,进而构建一体式的新型结构模式,使主体与客体在其中得到有效的互动,共建现代“有生命的花园城市”。
        3.4城市屋顶生态景观设计
        与国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同级类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城市空间生态景观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改善这一现状的尝试性方案,可以选择以城市建筑为主体的屋顶生态景观设计。具体而言,城市建筑的屋顶承载力与防水度均有差异,因而在花园式屋顶景观与铺盖草坪绿化景观,以及容器绿化景观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以及建筑结构形态做进一步的区分性选择。以我国城市为准,建议尝试后两种城市屋顶生态景观设计,并尝试鼓励居民营建屋顶生态景观的办法,使民众参与到城市屋顶生态景观建设之中,进而降低景观营建成本,提高城市屋顶景观样式的多样化。但是,以企业为单位实施景观设计时,应该做好绿篱、矮墙、几何图案与样式组合方面的装饰性工作和安全防护,使公共绿化与居民绿化共同发挥效力,共筑与民众需求相一致的城市屋顶生态景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已经由前期的尝试性应用,转型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应用阶段,作为一种理论的理念表达形式,它向实体的转化与园林式景观设计巧妙融合,二者之间存在这四层主要关系,并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解析与作用转化中,真正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式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增强园林式景观的各项设计功能,并为打造“有生命的花园城市”赋予了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建议在现阶段,针对各大城市的景观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使其由示范化类转向典型化方向发展,进而为后续的城市治理体系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伟红.探讨园林式道路景观设计及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3814.
        [2]张丹.园林式道路景观设计及施工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8,5(10):29-30.
        [3]张曼青,曹磊,王森."园林式"行政办公景观环境设计[J].大众文艺,2018,9(20):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