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杨立红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立红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飞速进步,已经应用在我国的各行各业。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  256800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飞速进步,已经应用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其中档案管理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提升了专业程度,也为单位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很多事业单位也在深入研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路径和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新时代技术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依旧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在大数据视域下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是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设立的社会服务性组织,其功能多种多样,服务内容涉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档案信息数据量大、信息繁杂,与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事业单位近年来的发展和变革以及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应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档案规范化管理成为必要的管理要求。
        1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设备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投入有着一定的限制和要求,这对于档案事业的开展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困扰与阻碍,由于资金的限制与设定,从而导致了档案设备的落后与缺失,有关部门缺乏资金,所以很难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电子产品与一些高科技的办公产品,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非常繁琐,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与增加,而内部的管理程序也会出现混乱的现象。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被广泛认知与使用,事业单位更是需要计算机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重视,档案管理设备是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如果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那么势必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疏漏与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步,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1.2技术受限和经费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就是进行信息化存储的技术达标,存储系统能够稳定存储不易崩溃。但是在目前现有的档案信息化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存储方式主要是采用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存储,而电子文件具有存储期限和一些存储限制,这是电子文件存储的性质决定的,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存储时间要求较高,当前普通的电子文件存储不能满足;而纸质档案转变为信息化存储,使用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存储时,不可能采用人工输入的方式进行,需要采用扫描仪将纸质档案的信息转化为电子文档。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扫描仪便宜的不能保证扫描的精度和准确度,而价格较高质量好的不仅高昂,在扫描完毕后也将造成资源闲置,而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公费开支是有限的,没有专门的拨款支持难以承受这样的巨额开支。
        1.3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低
        由于档案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闲职,部分领导认为档案管理一般来说就是管着一堆资料,做好存储就好了。人们普遍认为这样工作轻松且枯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重视,使得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事情做多做少都是一样的薪资水平,也就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变低。
        2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2.1增强档案管理安全工作,保证信息安全
        信息化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存储方式有所不同,传统档案以纸质为主,通常都会储存于档案库房中;但是信息化储存档案是利用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进行储存工作。网络储存具有优点也具有缺点:优点是可以把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永久保存,并且查阅或者调动都比较方便;缺点是由于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样很容易遭到不法黑客的入侵,造成数据破坏、信息泄漏、变卖。而介质存储的优点则是不容易被盗取,存储体积小,容量大,但是缺点是对于档案的调用不便,而且介质存储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报废风险,不能被广泛利用。根据二者的优缺点,可将档案适当分类,将机密数据信息用介质储存,将不重要的信息存入网络储存,这样可有效地保证资源的安全性,节省投入、便于工作。
        2.2构建完善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了解,从而真正地将互联网与档案管理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对档案的不断整理、收集、更新等方式,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档案管理框架。在档案管理的创新中,要根据需求对资源库进行不断的更新,从而使档案管理系统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将纸质的档案进行录取、分类等,然后设置相应的服务窗口,方便相关人员查阅。
        2.3打造数据中心,加强动态监控
        在进行资料和档案的管理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将数据融入数据中心,打造良好的数据应用平台。通过数据和资料管理人员与技术部门的科学化设计,展现对信息管理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体现数据的相关特点,并结合相关经验实现对数据的整理,确定数据中心的模块和布局。在数据中心确立之后,可以利用数据中心实现对事业单位资料和信息的覆盖,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档案资料管理的成本投入,保障档案和资料的安全性。而档案资料的管理人员成为数据中心的掌舵者,其工作能力需要合理提升保障数据价值的生成。
        2.4运用云存储和云服务提高档案利用率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其管理效率,要积极引入云存储的技术,做好海量档案资料的网络空间存储,例如建立云端存储库或数据库,定制云存储服务器,实现资料的上传和保密,提高档案处理能力。其次,采用云服务技术,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5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档案资源只能检索等方面,还有档案资料个性化服务上,进而实现档案信息的定制处理,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根据档案类型和实际用途判断出其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档案资源的线上下载,线上查阅等功能,当然,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公开透明的档案资料,保密的档案资料不在此范围内。
        2.6强化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宣传推广工作
        各个管理部门都需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内部人员的重视程度,有效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传统观念的改变,建立新型的“互联网+”档案管理理念,利用相关软件实现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保障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并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另外,要建立公共网络沟通平台,实现对资料完整性的体现,加大对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同时发挥所有资源的最大功能,提升档案管理意识。
        2.7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目前,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影响其建设效果与水平的主要因子是人才的缺乏,因此,企业应该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方面,通过提供优良的条件来吸引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加入。企业可以积极与高校进行战略合作,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为企业今后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搭建良好的信息化人才管理平台,引导广大档案信息化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总之,在今后的现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应该不断从观念层面、科学规划方面、法律规章与标准制定方面以及人才建设方面进行系统的改进与提升,只有这样,今后的现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会不断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先进的信息管理办法,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更好地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陶水龙.大数据视野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7(3):93-99.
        [2]杨士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47):103.
        [3]王春英.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6(2):48.
        [4]王毅,赵淑梅.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档案大数据管理安全战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4(2):63-67.
        [5]马晓娅.大数据技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经贸,2019(18):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