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梁成碧
[导读] 相关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全世界由于妊娠或者分娩出现并发症导致失去生命的患者达
        相关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全世界由于妊娠或者分娩出现并发症导致失去生命的患者达到800名,其中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20%。由于多次剖宫产加上侵入性的胎盘疾病等原因,可导致全世界医院产科用血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至今,产科分娩或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后出血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因此科学合理输血在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治疗的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多以异体血输注为主,而自体输血治疗相对少见。由于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方法(IOCS)的应用可能会导致医源性羊水栓塞、免疫性溶血等病症的发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回收式自体输血法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和开展。近几年,高危妊娠孕妇数量不断增多,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方法的应用不断增加,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得到一定提高,因此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概述
        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主要通过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术中失血进行有效的回收后经过离心、洗涤等处理工艺,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作为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的血液保护技术,按照此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流程,可简要概括如下:
        (1)回收:回收的过程主要借助负压吸引管和对应的抗凝管将血液吸出与抗凝剂进行充分的混合,然后流入到储血装置系统中。储血装置主要包含有过滤器(一个),可实现对凝块结构和其他颗粒物的有效去除。(2)离心:主要可将储血装置中的血液经过过滤以后,利用抽吸泵等抽入到离心泵中,目的是将红细胞留存在离心机中,将质量较轻的血液含量物质留存在废液袋子中,并随着血液逐渐的流入到离心机机械设备中。(3)洗涤:在自动化系统中,将红细胞在光学检测器件下检测到红细胞的数量累加到一定数量后,机器自动进入到洗涤状态中,生理盐水被泵吸入到离心机系统中,并促进红细胞的浓缩,并且能够有效的实现血液中杂质的清除,如抗凝剂、游离的血红蛋白等;(4)回输:回输的过程中要经过离心、洗涤后血液进入到血液袋中,并按照回输的路径进行回收作业;同时,在紧急状态下,回收和回输作业可同时开展,保障了其在产科中的应用安全性。
        (2)回收性自体输血的临床意义:
        因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及血液成分可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疟疾等;可以避免因输注同种异体血液与血液成分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等;可以避免因输注同种异体血液成分导致的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感染性休克、充血性心衰、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枸橼酸盐中毒、高钾血症、低温反应等。
        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的适应症:血小板数量<80×109/L,手术前血红蛋白<100g/L,血型不常见,交叉配血实现的难度大;从产科的角度分析,主要指征为:妊娠合并胎盘剥落,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人工流产术至少3次,剖宫产术至少2次,并且有既往出血病史的患者。


        2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在产科应用的主要优势
        2.1可有效的减少羊水成分
        在IOCS技术产科中的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争议在于回收血中是否含有羊水,是否对血液造成一定污染,存在医源性羊水栓塞的风险。因此,在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严格的进行实验室评估管理,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相关研究人员表明,在产科严重出血的羊水成分中,为减少羊水栓塞的风险,IOCS法被众多研究学者认定为最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2.2提升免疫能力
        IOCS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另一个相对的争议主要是由于其在术中回收血液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将胎儿的血细胞进行及时分离,会提高母胎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产前孕妇红细胞的数量中位数为0.48mL,产后可达到9mL,因此认定为含有0.2~12.9mL的胎儿红细胞术中回收血液与正常的围产期母体循环过程中胎儿红细胞的量较为接近。
        2.3减少细菌污染
        对于血液回收机来说,其仅仅能够实现部分细菌的去除,但是对于其他细菌种类的消除或者灭菌能力还有待考证,相关研究学者得出,将4种细菌与血液回收机联合白细胞滤器处理,能够将99%的细菌去除并吞噬。在细菌去除的作用机制中,细菌在滤过之前,可被白细胞吞噬,由于细菌粘附于被过滤器截留的白细胞层表面中,可实现细菌被过滤介质直接去除。
        3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为产科剖宫产术中出血中新型输血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异体输血血液资源短缺且效果相对较好。其是自体输血的重要形式,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原理中,主要通过过滤、离心等操作,实现血液的回流,不仅能够减小血库的供血压力,同时能够提升血库管理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等。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OCS技术应用的安全性相对较高,自体输血的方式中,主要包含有贮存式、稀释式、回收式等,贮存和急性等溶血液稀释的效果相对明显,因此在产科治疗的程中应用相对较广泛。相关研究也表明,在对两组剖宫产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 24h 内输血总量并无统计学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组产妇前置胎盘类型分布基本一致,因此手术操作以及出血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术后 Hb、HCT、PLT 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输血后 24h 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采取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血输注对产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影响相似,输血应激也基本相似,可见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与异体血输注类似。选取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自体回收式输血的剖宫产中大出血产妇42例,记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行剖宫产术过程中大出血采用输红细胞悬液治疗的产妇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 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也证实了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风险,安全性良好。由此分析出,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环节中,应注意医护人员的应对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技术的操作熟练,并且由充足的实践经验,在回收处理和实际的处理操作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效的适应血液回收的过程,如果操作医护人员的实践处理经验不足,则会导致血液的回收量和回收过程失败,因此需要在术前做好异体输血输注的准备工作,确保加强产妇输血的安全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