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学校电力拖动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顾立勋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身份证号码:33020619841102xxxx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其微小、精细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课堂教学容量等均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中职学校;电力拖动训练;实践
        引言
        “电力拖动”是中职学校的一门电类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微课是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其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媒介为载体。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微小、精细和针对性强等优势,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微课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扩展课程的课堂容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微课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微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针对电力拖动课程教学现状,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教学。微课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可以简单明了地模仿实践场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训的情景,因此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例如,教学低压电器这一课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述元件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教师如果采用微课教学,就可以抛开“理论+实物”展示的教学方法,运用微课直观的描述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发生。
        1.2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技能教学。在学生进行技能操作之前,教师往往需要先进行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技能操作的全过程。这时,教师便可以制作微课,将实践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加深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印象,增强学生的操作模仿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特别是在电力拖动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环节是关于技能实训的,并且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教师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很容易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相符,以致影响教学进程,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利用微课,则很容易将难点和重点知识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模拟操作教给学生操作步骤和技巧,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能看到实际操作的效果,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中职电力拖动课程教学现状
        电力拖动是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教材是李敬梅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该教材包含了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常见生产机械控制线路、变频调速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专业教材;是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获取中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主要来源。然而,电力拖动课程的专业知识存在枯燥、抽象、技能训练单调乏味的问题,且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使得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另外,在目前的中职学校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缺少灵活的教学手段,方法单一,使得课堂沉闷,学生没有听课的兴趣,教师也缺少上课的激情。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发展,尽管很多中职学校在教室、实训室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许多专业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却明显不足,如在大部分情况下投影仪仅能发挥“挂图”的作用等。


        3微课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遵循学生特点,创设具有企业生产氛围的训练情境
        电力拖动训练包含了理论学习与安装调试线路两方面,训练过程中多数学生感到理论抽象、操作繁琐,很多学生训练几次后就失去兴趣。为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安排电力拖动训练要遵循学生特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微课创设具有企业生产氛围的训练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训练。指导教师在不同训练环节中,运用微课呈现相关情境,通过讲解示范,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并引进电气行业安全标准、企业生产流程等,指导学生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中向学生介绍电力拖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发展趋势,贴近企业生产现场,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将规范操作、安全操作与工匠精神等融入训练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岗位素养。
        3.2实施班内小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为了让全班学生参与到训练环节中,在组织学生进入电力拖动实训室前,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成绩差异以及性格特征,结合技能训练目标要求,将学生划分为优等、中等、差等三个层次:优等的学生能熟悉训练内容,独立完成训练任务,并能帮助和解答中等、差等层次同学的问题;中等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能积极向优等同学请教;差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和优等同学帮助下可以完成简单训练任务。在安排工位时,可以安排1个优等、2个中等、2个差等的学生为一个训练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探究,体现小组内的“优势互补”。实施班内小组训练模式,教师成为训练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指挥者,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如何设计组内合作学习,调整各小组的训练目标设置、任务选择、训练过程展开等,发挥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帮助各小组学生处理好合作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合作中交流,让每位学生充分体验技能操作过程。
        3.3紧扣训练中的关键能力,综合性评价学生训练过程
        电力拖动训练培养学生的识读电路图及安装调试和维护线路的能力,为胜任职业岗位打下基础,训练中必须紧扣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典型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故障排除等操作技能。训练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注重综合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关注以培养高素质岗位技工为目标的评价指向,把训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采取学生个人评价、小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觉融入技能训练环节。评价时,对安装电路的原理与工作过程采用笔试考核,评价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故障排除时,按照中级电工技能鉴定细则,采用现场操作进行评价。评价时,教师要紧扣技能训练的关键能力要求,组织学生有目标地进行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更正自己在操作中的错误,同时要肯定学生在训练中的好做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结语
        实践证明,微课能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蒯红权,刘克军,吴建华.中职电类专业微课嵌入式教学的意义探究[J].职业,2018(07).
        [2]薛树功,凌有铸,孙新柱.“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8(12).
        [3]孟性菊.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119—120.
        [4]王猛,杨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2019(Z4):64—67.
        [5]周照根.以微课构建中职电力拖动高效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Z1):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