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分析 崔久丽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崔久丽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日照市  276812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保证稳定充足的水源,改变土质,提高土壤肥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灌溉是农田水利建设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机构需要结合整个工程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加强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推动农业迅速发展,而灌溉技术作为农村水利的重要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的水利机构应该加强基础建设,从整体情况出发,进行严格的细节管控治理,制定符合科学规律的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政策,使灌溉设施能够达到农业的基本用水需求。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1.1设计标准
        针对我国季风性气候的农业情况,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将雨季导致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进行充分的考虑。从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农田灌溉主要依赖地表的水源,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时,首先要保证灌溉用水的充足和稳定。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将抗旱天数和农田水利灌溉的保证率作为设计的重要指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应该按照农作物的具体种植情况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地理地势的因素。例如某地区灌溉用水能够满足的天数占总年数的比值到达80%,那么该地区完全可以种植水稻这类对灌溉水量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如果某地区灌溉用水能够满足的天数占总年数的比值较小,那么就要种植具有抗旱性能的农作物,保障灌溉的合理性。
        1.2设计原则
        在灌溉渠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农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还要以土地资源和农田水利规划考虑在一起,对综合用水情况进行统计,提升灌溉渠实际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在灌溉渠规划设计时,应注意满足以下几个设计原则:以自流灌溉为主要灌溉形式,合理利用地形优势进行灌溉渠修建在地势较低处修建排水沟,在部分高地和洼地灌溉中,可以采取小片灌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灌溉渠设计过程中,还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设计人员应做到灌溉渠中的一水多用,不能单单局限在灌溉领域之中,并做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使用,提升灌溉系统的灌溉效果。
        1.3 取水方式
        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条件对灌溉水源进行取水方面的设计,这是在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相关的建设。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因为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所以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两种: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由于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而关于有坝取水,它的原理是为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这种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导致工程施工的投资增加,但它解决了因为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而且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进行对汛期排洪。

通过进水闸对进入灌溉渠道水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排沙闸来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来保证在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探讨
        2.1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大范围面积推广了节水农业的综合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在对新设施设备、新型技术进行推广时,有关部门只对其进行浅显的示范,而不实际指导操作,甚至许多的地区认为本地水资源充足,而忽视开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地区因为觉得当地水资源充沛,因此在实行节水农业时配合度不高。第三,在进行节水农业的推广进程中投入的资金量不够,这也严重阻碍了节水农业的推广及发展。由于推广资金的不足,无法实现对现有的灌溉工程进行维修和护理,无法进行节水工程的建设,还导致在节水工程中配置节水设备时设备质量不过关,当然也无法达到相应的维修效果。第四,在进行节水农业推广时,无法做到因地制宜,让节水工程发挥真正的作用。第五,在建立节水工程时,时常会出现产权混乱的问题,容易造成政企交杂、职权混乱的现象,导致没有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节水工程进行管理。此外,由于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且缺乏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大了节水农业推广与普及的难度。
        2.2提升农业的灌溉技术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优化农业灌溉技术和栽培技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加强先进灌溉技术和灌溉设备的推广力度。为此政府应该提升节水灌溉的意识,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让农业生产者切实了解到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自觉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提升农业的种植水平,例如发挥先进节水灌溉工程的示范作用。二是要加强对地区农业生产者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帮助当地地区建立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例如对于耕地的面积根据灌溉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压缩,扩大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多选择低耗水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到达节水灌溉的目的。三是秉承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势、水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额灌溉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另外,还要注重改良土壤。以水压碱的灌溉方式,为土地补充营养元素,以此提升农作物产量。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对我国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密不可分。但目前因为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刻不容缓。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和灌溉技术,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7):26-27.
        [2]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5(22):59.
        [3]王亚婷,王玉斌.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2):192-193.
        [4]李勇.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8):214.
        [5]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