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 谭京伟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谭京伟
[导读]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身份证号码:37072419840721xxxx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建设单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力度,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保证工程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阶段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建设企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引言
        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重于泰山,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善,这是当前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组成部分。而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点,涉及了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施工组织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参与和落实。对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合理完善,从多个角度入手出发,切实的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发挥质量管控的作用和价值,确保施工行为符合相应的质量规范和标准,构建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工程项目。
        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①强化管理才能确保整体安全与质量,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安全与质量并进,只有全面保证安全,才能确保最后的质量。建筑工程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强,在较长的建设周期内,涉及的方面较为复杂,同时,在一定周期中,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施工过程难免会受到市场价格、社会关系等的影响,造成工程可控性降低,最终影响到质量与安全。另外,根据建筑实际,还存在工程变更的问题,这部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非常巨大,同时,也对建筑成本,施工安全、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全面深化管理,才能保证质量不变,工程安全。②管理是保证承包合同贯彻执行的保障,工程建设前,需要签订合同,以合同约定为标准进行工程管理,那么,管理则会变得更加严谨,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保证各参建单位都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加强施工过程监管,才能保证施工单位依法建筑合同,按照施工图纸要求,不断推进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按照规章制度操作,避免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严格遵守合同约定,不但能够保证企业的自身利益,更能够提高建设单位的利润。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变化的地质情况,那么,建筑的设计及建筑功能就会出现临时变更,此时,就需要多方面联合修订合同文本,以此,严格合同要求,保证最终的质量与安全,更好地维护各方面利益。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2.1建筑物外墙面渗水
        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为:①材料原因产生的外墙面渗水。尤其是C40以上的高标号混凝土,在满足混凝土抗渗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60kg/m3,水胶比不得大于50%。从而确保混凝土水化热,减少干缩变形产生构件表面裂缝。在砖材方面,目前由于建筑物保温节能的要求,因此以往的实心砖逐步被蒸压加气块所代替,由于蒸压加气块的吸水性,导致相比以往的实心砖,防水防渗性能大为降低。此外,部分混凝土掺入了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使得混凝土构件的收缩量大、稳定性变差,或是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漏振,造成早期非受力裂缝的产生;②施工不合理不合格造成的外墙面渗水:a.砌体的缝隙渗漏,当外墙砌体结构内的灰缝砂浆不饱满时,极易造成外墙面的渗水现象;b.剪力墙或框架柱等竖向构件的水平拉结筋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或者砌体砌筑时由于操作质量差造成墙面直槎、通缝,进而导致渗水;③对于梁底的后塞砖,其灰缝难以做到饱满,导致砌体在沉降时引起裂缝,引发渗水;④墙体的各类脚手眼、预留洞口等处填塞不密实,也易导致外墙渗水现象;⑤窗框与窗洞口间缝隙填塞不密实,也易导致外窗框处渗水;⑥不同材料的交接部位,施工时未粘贴网格布或钢丝网,导致混凝土和砌体材料接槎处产生裂缝、渗水。


        2.2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还有一大批建筑企业单位并不具备严格而完善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控制有些松散,员工缺乏执行力,许多看似合理的规章制度到了员工层面,就会失去作用。另外,许多规定过于粗放,不具体不细致,容易让人钻空子,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管,从而导致工程的进行受到阻碍,拉低工程质量。只有在项目、经费、人事、选材、施工等各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并且由专人监督问责,加强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的防治对策
        3.1建筑物外墙面渗水防治
        ①把好材料关。要严格执行各类材料的进场报验及复试手续。在外墙商品混凝土和砌块、砌筑砂浆等原材料方面,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要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供应商,尽量做到商品混凝土及其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的配合比的稳定、科学,砌筑、找平砂浆中砂干净、配比合理,粘结强度合格;②在施工方面,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及“样板引路”等质量引导制度。同时优化砌筑砌体、抹灰砂浆等的配合比,掺缓凝防水外加剂,并做好水电安装各类洞口的预埋留置、尽力避免后期外墙面的开洞、开槽;③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砖材按照10%-15%的含水率对砖材进行浇润,避免干砖上墙;④加强砌筑工艺管理,尤其是控制好墙体竖向灰缝的饱满度。砌筑时泥工全部采用“三一”砌筑法进行砌筑施工,利于控制墙体灰缝的饱满度。做好墙体拉结筋预埋验收及现场植筋锚固力检测,保证墙体结构的整体性。做好不同墙体材料相交处的金属网片铺设,两侧搭接宽度各不小于250mm,以减少不同材料温缩效应导致的墙体裂缝现象及增加基层抹灰砂浆的抗拉力。
        3.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监管
        想要健全监管体系,首先要做到责任分明,但目前建筑企业中岗位交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追责时工作人员相互推诿。企业应采取职位分离措施,明确部门分工。另外,企业应仿照国家的监管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监管体系,负责施工前对材料的查验、施工过程的监管与施工后的验收,在通过内部审核后,才能进行交工。施工前,应当对所选材料、施工规划、设计图纸、线路分布等进行详细的核查,确保材料合格,图纸和方案等没有漏洞;在施工环节,应当按照不同工序严格分割,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在验收环节,应仔细排查安全隐患。
        3.3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的施工者都应该牢牢树立质量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制定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把控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进行时,对所有参与的人员进行齐抓共管,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效益。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地更新这一套管理体制,保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施工人员也应树立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材料配比进行,绝不贪图玩乐、偷工减料,这是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负责,也是为自身生命安全负责。
        结语
        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内部缺乏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力度不足,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建设单位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确保施工前项目合同进行全面审核,并依据项目内容做好材料、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配备,保证施工各环节有序进行,强化工程竣工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宝,周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4).
        [2]陈金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196,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