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 14232619840212XXXX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城市道路给排水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面对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现今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施工单位以及企业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注重管线的检测,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保证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给排水;质量控制
1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技术
1.1沟槽开挖技术
开挖沟槽目的在于保证给排水管道作业与城市道路环境相适应,并保证其定位准确。在开挖沟槽过程中必须要清楚掌握城市道路周围环境以及设施分布情况,如道路走向、土质类别、地下水分布情况等,从而为具体开挖地点的确定提供有效参考。需要注意是在应用开挖沟槽技术时,必须要保证土方和开挖部位距离 80cm,且在实际开挖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地下水渗漏情况,以确保沟槽安全与稳固。一般情况下,大多都是采用机械作业来造成沟槽开挖工作,以提升整体沟槽强度。如,在进行排水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高压线缆,此时则无法使用机械完成作业,也应该采用人工方式来完成,防止对线缆造成损坏。所以此时应当让作业人员进行适度吊托后来做好加固工作,以确保可以顺利开挖沟槽。
1.2管基施工技术
在城市道路给排水管道中,管基起到了稳固的效果。在进行给排水管道施工设计时,通常采用混凝土摊铺方式来确保管基安全。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在管基处摊铺混凝土,并严格依照作业要求高程、标高来完成,对各项管基线路进行复核后,将支撑点确定下来以支持土层作业。在浇筑混凝土时通常会水平分布进行初次浇筑,以为后面浇筑管座提供便利,防止管基形成平行幅度而对后续浇筑产生影响。这样一来不但与给排水管道施工分布相适应,而且还能够与沟槽施工相配合,以有效保证给排水管道管基的性能质量。
1.3管道安装技术
在进行给排水管道施工时,较为关键的技术就是管道安装技术。因为排水管道走向是由下至上,给水管则反之。如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遇到较多数量的给排水管道,就要利用吊车来完成运输工作,且必须确保沟槽和吊车间距不小于 2m 防止坍塌情况出现。下文将以某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工程为例,对其管道安装技术进行分析。此项目需要保持管道重心稳定,将其平稳吊装至特定位置后依照特定顺序将其安装至沟槽内,在此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人工压管方式,防止管基负荷超过管道压力,对沟槽内壁产生碰撞,从而对总体稳定性造成影响。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控制水平管道,确保其质量安全。该项目安置完毕管道后,需对缝宽进行测量,确保其宽度均匀。最后将管道内杂物清除干净。
1.4雨水孔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给排水管道能够对城市洪涝灾害起到缓解作用,从而为城市道路的安全提供保障。由于给排水管道设置于道路下方,需要采用雨水孔连接,以将路面多余水份排掉从而起到改善路面的作用。而采用雨水孔施工技术最关键在于确保结构稳固,在排水时,因为雨水孔会承受较大压力,而施工技术则能够有效提升雨水孔的承压能力。一般情况下采用雨水孔施工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标高进行科学规划,确保中心线和标高位置准确。②合理预留雨水孔位置,其中采用中心线来对进水位置进行规划,且采取拉线方法来对线路进行设计,以确保路侧石状态平整。③要采取补缝来处理内井部分的雨水孔,以确保其内壁密实。
2当前给排水施工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2.1人行道的排水性能较差
一些城市道路的建设由于只偏重外观美化,而导致实用性被忽略特别是城市的人行道路,由于渗水性较差,在下雨天往往会出现雨水淤积的现象,在冬季下雪天便会出现路面结冰现象,对行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城市道路作为一项具有高度服务性以及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若不能发挥为行人提供方便,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也便丧失了其基本意义。另外,由花岗岩、混凝土等所构筑的人行道路面直接影响到了自然降水等渗入,从而使得区域内的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补给,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的降水量。其次,渗透途径使得地表蓄水遭到阻碍的同时,在发生大雨的清况下还会直接加强水系统的排水压力,进而可能导致发生内涝,在立交桥等地方便会导致交通阻塞。此外,本身就得不到充足补给的地下水再经过度开采就有可能引起地面沉降。
2.2硬化现象现
如今,大部分的城市道路的表面都铺设了一层沥青或者水泥在街道上,不仅缩减了绿地面积,还影响了道路排水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硬化地面也将不断扩大替代原有的绿地面积。如此恶性循环,城市道路的抗拱能力将不断下降,在遭到大雨时,排水不畅,给政府造成经济损失。
2.3降雨减少
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大量的地表水在逐渐流失,地下水的补给日益减少,这不仅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同时还减少了降雨量。
其次,城市占据着地表相当一部分面积,这些硬化地面由于其比热相对较小,在受热后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进而引发城市热岛效应。此外,由于硬化地面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含水量较低并且水分大量蒸发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的空气湿度日益降低,一些悬浮物长期处于空气中。此外,降雨量的减少、渗入地下水的减少也使得地面的绿色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又进一步使得城市的小气侯遭到破坏,城市气候陷入恶性循环。
3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常见问题的的解决对策
3.1管道阻塞防患工作和解决方法
造成管道阻塞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解决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就设计方而言,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说实地考察施工地点和考察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图纸设计,当然,在设计时并不是说是固定的,也要能够保障设计的灵活性,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管道阻塞;就施工单位而言,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放、保障施工管道的紧闭以及保障施工完成的管道的整齐干净,也可以有效避免管道阻塞。此外,当管道出现阻塞情况时,一定要立即派专业人员进行疏通,如果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管道阻塞的情况,则有必要让施工单位对阻塞段实施拆分清理再重新安装施工。
3.2关于管道浸水泄水的防范与解决办法
首先,做好管道的保护工作,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考核和查验好工作所需的原料,使选取的材料符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还应该对工作过程中的制品,半制品原料采取适当的防护,尤其是当管道安放好之后,工作人员需要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他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损坏管道设施。其次,工作人员要定时地对装配完成的排水设施进行检验和抽查,若检查出来有问题,应尽快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补,以保障排水设施的质量达标。最后,当排水设施在工作进程中产生水泄漏的现象,首先要要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排水设施损坏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时,要尽快安装新设备。若水泄漏是因工作人员方法不当或是环境导致材料改变造成的,要及时纠正工作人员的施工方法,将不能使用的材料尽快换成能使用的材料,再次进行装配。
3.3加强质量安全控制
对于城市道路排水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应的施工单位以及企业负责人需要在加强质量管理意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措施来提高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与水平。面对城市道路现今在管道选取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安排专业的检测人员对管线进行审核,规避风险问题。与此同时,相应的政府行政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来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在落实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措施来保证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畅通,为城市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的常见问题,严格把关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加强给排水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规范开展给排水施工,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忠心.关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20:70-71.
[2]高照宇,殷艳春,李春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17:187.
[3]陈柯.现代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资讯,2012,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