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资源管理中勘测定界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杜培亮
[导读] 摘要:新时期,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1]。
        沂源县自然资源局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新时期,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1]。
        关键词:土地资源;勘测定界;技术运用
        1土地勘测定界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资质的土地勘测定界事业机构,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确认地类和权属、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建设项目用地、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发证、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补偿方案、土地评估和土地监察等项工作等提供科学、及时、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管理中用地审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法律性强、精度高、现势性强、数据准确的特点,其不仅是一项碎部点数量多,精度要求高,技术较为复杂的测绘业务,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土地行政管理行为。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土地勘测定界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地勘测定界可以加强对各类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使得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做到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准确化,从而规范各类建设用地,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依法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切实保护耕地,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政府对用地行为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做好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工作意义重大。
        2论土地资源管理中勘测定界技术的运用流程
        该文以省道改建工程为例,介绍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技术流程。
        2.1接受委托
        在具有测绘资质的前提下,接受用地单位委托,进行勘测定界工作。
        2.2组织准备工作
        接受委托后,组织人员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仪器安排、收集资料、与当地自然资源局及用地单位协商勘测定界时间等。
        2.2.1人员仪器安排根据工作量做好人员分工,安排熟悉土地政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外业调查测量及内业处理工作;选用年检合格、性能稳定的GPS测量仪器,确保高效、准确地完成土地勘测定界任务。
        2.2.2收集资料该项目作为线性工程用地,收集了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征地红线图、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设计坐标系统采用的投影带、投影面等参数资料,还收集了中线设计数据、线性工程占地宽度表及各类曲线元素。
        2.3外业调查测量
        2.3.1现场踏勘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根据收集到的控制点成果资料,到实地查看了解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情况、控制点位置及埋设标石完好情况以及现场的交通情况等,编制合理的技术方案。
        2.3.2布设控制网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坐标成果,架设GPS仪器,选取用地范围内3个已知控制点作为基准点,直接利用GPS手簿软件解算坐标转换参数,并对其他控制点精度进行检核。
        2.3.3实地放样该项目需要将用地红线放样到实地位置。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征地红线图边界,对拐点坐标进行提取处理,利用GPS手簿中的点放样功能,按提示进行实地界址点放样,埋设水泥界桩。
        3论土地资源管理中勘测定界技术的运用策略
        3.1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于1993年底建成的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费用省、操作简便、24小时监控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日益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近年来,GPS技术在我国测绘领域迅速推广,特别GPS-RTK技术应用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测绘的精度、效率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
        即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动态差技术,是指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它是GPS技术发展的最新形式,非常适合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RTK技术具有随实时将一个坐标系统精确地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的能力,这对于勘测定界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大地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搬站”次数,保证了土地勘测定界要求的精度(其数据精度可达厘米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劳动作强度,保证成果质量。
        3.2R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RS(Remote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传感器或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近年来遥感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迅猛,应用于许多行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资源获取手段。卫星遥感的主要特点即直观,因而可以直接应用于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中,可以提高作业区域的精度一致性,降低系统误差,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可以克服单纯地面勘测的不足,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分析判读四部分组成,其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一般有建立注释标志、内业调绘和外业调查几个步骤。
        3.3GI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e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指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的技术系统。GIS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实用价值巨大,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用地规划、交通规划、自然资源保护、灾害监测和预防等众多领域。
        近年来GIS也应用到了土地测绘、土地管理中,在土地勘测实践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分析整理能力,建立土地利用的信息库,满足了土地管理的需要,加速了土地管理的现代化进程。MAPGIS软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最优秀的GIS软件之一,由输入、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五大部分组成,是国土资源部指定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建设采用的主要软件之一,正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和土地管理工作中。其特点是图形处理功能强大,图形输入操作比较简单、可靠,具有多重数据结构的属性管理能力等,可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与精度,优化勘测定界的工作流程,避减少了重复工作,免了传统方法的繁琐与易出差错、差错的难以排除等缺点。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定数据和土地征用审批的重要数据,需充分对比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与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数据,找出两者之间面积差别较大的地类并核实,保证勘测定界土地分类数据的准确性和成果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院.TD1001—201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2]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院.TD/T1008—2017土地勘测定界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