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菏泽市城区中小学当中气排球推广程度较低,气排球开展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缺乏专业教师,等多种因素。通过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促进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城区中小学 气排球 开展现状 对策
引言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融健身、竞技、娱乐等特点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在菏泽开展比较晚,但发展迅速。2018年3月山东省首届妇女节气排球比赛,菏泽首次组队参赛就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山东省老运会上,取得了团体铜奖及道德风尚奖的成绩。近年来,菏泽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上,菏泽市体育代表团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共取得金牌25枚,总奖牌72枚,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列17市第九名的优异成绩,并分别获得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比赛金牌成绩奖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男子排球更是获得了全省冠军,实现了菏泽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项目历史新突破。气排球运动在菏泽中小学中的开展和普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菏泽市城区部分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牡丹区南关小学、牡丹区实验中学、开发区实验小学及定陶区第二实验中学为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气排球活动、气排球开展近况、气排球校园开展可行性、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著和期刊论文。在对近几年来的大量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切的领会和剖析,为钻研奠基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按照研究的目,设计了此份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对菏泽市城区四所中小学学生及他们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调查方式,平均一个学校发放问卷100份,总共400份,回收问卷38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93%。(南关小学有效问卷84份、牡丹区实验中学以有效问卷93份、开发区实验小学有效问卷81份、陶城区第二实验中学有效问卷97份)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17份,有效率94%。
3、数理统计法
应用办公软件Excel对调查得来的相关有效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查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开设情况分析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术、及提高动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从表1中可以得知,就所调查的四所学校来看,只有一所学校开设了气排球课程,其余三所学校均未开设。
2、课外气排球活动情况分析
表1 学校课外气排球运动开展情况 N=4 图2学生课外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情况分析 N=355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主要途径,课外活动的时间大于体育课的时间,是体育课的延伸。作为学校体育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理所当然成了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图1中看,课外活动中开展气排球运动的学校有2所,未开展的学校也有两所,各占50%,说明气排球运动在课外活动的开展现状还是不错的。但通过调查发现,课外活动开展气排球活动的学校都是牡丹区内的中小学。因此,菏泽市气排球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地区性。
如图所示, 16%的同学表示经常参加气排球运动,而33%的同学偶尔或很少参加,从不参加的学生占51%,说明学生课外参加气排球运动的比例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学校课内未开设气排球课程,课外未组织气排球活动,其次缺乏场地器材,学生缺少了解和学习气排球运动的途径和平台,导致学生对于气排球运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参与积极性。
3、菏泽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图6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情况 N=17 图7教师参加气排球培训情况 N=17
图6中显示,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占29%,偶尔参加培训的教师占41%,很少参加的占18%,从不参加的占12%,结果说明菏泽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的人比较多。这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教师认识到加强本身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意识到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图7显示,参与过气排球培训的教师占29%,可以推算出又5人,71%的体育教师未参加过气排球方面的培训,有12人。由此可知,教师参加过气排球方面知识培训的很少这主要与省、市有关部门举办气排球培训班的多少有关。部分中小体育教师认为即便是在大学中学习过普修或专修排球课,但是气排球与传统硬排存在区别,要想真正系统的对中小学生进行气排球教学和训练还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对气排球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因此,省、市相关部门及学校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举办有关气排球培训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对气排球的认识以及技术水平。
4、菏泽市城区中小学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png)
表1 菏泽市城区初中小学气排球开设情况 N=4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有正规气排球场地的学校只有一所,(此学校为南关小学,拥有数量为3个以上)。其他几个学校中,有一所学校有排球场地(牡丹区实验中学有2个排球场地),两所学校(定陶区第二实验中学、开发区实验小学)排球场地和气排球场地都没有。以上说明,菏泽城区中小学有专门的气排球场地的学校极少,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排球场地是与篮球共用的。在气排球数量方面,通过调查得知,四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拥有20个以上气排球,一所学校拥有11-20个气排球,其余两所学校没有气排球。因气排球具有对器材、场地大小、球网高低以及技术动作等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入门快等特点,易于开展普及。因而,学校可以通过改装排球场地或空地,以满足学生学习参加气排球运动对场地设施的需求,从而进行气排球活动。
(二)影响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运动开展主要因素分析
1、学生因素分析
根据表6显示,影响学生参加气排球运动的第一因素是“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占调查学生人数的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教育体制未能很好解决智力与体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参加气排球运动的第二因素是“学校没有气排球课程”,因为学校不开展气排球,学生没有参加和了解气排球的途径和平台。其次的因素是“缺乏专业教师”和“缺乏场地器材”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一个活跃轻快的氛围,这其中包含场地器材、一起锻炼的同学和教师指导等。
2、气排球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表6影响学生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原因调查表 N=355 表7影响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统计表 N=355
.png)
如表7所示“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是影响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的第一因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评价和衡量一个地区体育教学规范化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在课程标准的统一下,正规化教学才能得以保证,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系统科学的接受体育教育。影响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课程开展的第二因素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一个项目如果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那就很难在这个学校开展,因此学校领导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前提之一。第三个因素是缺乏场地器材。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使学校开展气排球运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也是学校开展气排球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在所调查的四所学校中仅有一所学校开设了气排球课程,两所学校在课外活动当中开设了气排球项目。在访谈中了解到菏泽市少数学校准备开设气排球课程,大部分学校不曾开展。气排球在菏泽市城区中小学的开展状况不理想。
2、菏泽市城区中小学的学生对气排球技术及规则的掌握情况处于一般偏下水平,学生对气排球认识不足,缺乏了解途径;学生参加气排球运动的动机也不尽相同。
3、影响菏泽市城区中小学气排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不了解气排球,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专业体育教师,没有气排球课程,缺乏政策支持以及校领导重视程度等。
(二)对策
1、加强气排球运动宣传,增加师生对气排球的认识。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优势推广气排球运动,借助各个网络媒体途径对气排球的特点及价值进行宣传,吸引广大群众认识并接受这一运动项目。
2、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树立“教育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重竞技为主的教育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高低是影响体育工作开展的直接因素,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促进校园气排球发展。
3、加强气排球师资队伍。建议市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制定各类短期或长期气排球培训,从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及待遇,鼓舞和支持教师进行再学习。
4、加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完善场地设施及器材设备。各学校应尽量采取多种渠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而不是单一的靠政府拨款。根据运动项目要求合理改善场地,提高有限场地的利用率。增加气排球场地及器材,创造良好运动环境,促使更多学生参与气排球运动。
5、开设气排球课程试点学校,再逐渐扩散开展。加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内容的选择性。以有排球基础的学校作为试点对象,再向其他中小学延伸,促进校园气排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毅.在运动中促进心理健康——评《气排球》[J].中国高校科技,2018,28(10):106.
[2] 顾先宇.贵阳市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2):104+106.
[3] 王佩强.不同材质的排球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 彭鑫.山东省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 林敏波.气排球运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推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9(11):8-9.
[6] 董建伟.山东省高级中学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62
[7] 柳雪娇.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气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8] 孙佳昕.气排球运动项目特征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9] 彭东.中小学气排球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3):55+57.
个人简介:第一作者:万昌健,1997年3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30013。
指导作者:孟玮,1978年8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30013。
王松华,1987年12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