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改进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徐红
[导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训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训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现实中,语文教师仍在进行着辛苦的精细批改,这一现状亟待改变,放手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  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意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俗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都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是否能提高。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作文批改,是一项既繁重又徒劳无功的工作。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
         一、传统中学作文批改方式的弊端
         现实中,老师唯恐漏批一本作文而误人子弟,于是本本精批细改,并由此觉得忠于师道,心安理得,但其实弊端却很多。
         第一是费时。一篇作文精细批改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一个班级按50人计算,一位语文教师一般任教两个班,每次作文练习需要花8个多小时去批改,占用教师大量时间。
         第二是费神。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精批细改,不仅要批改字词、标点,还要批改语句、篇章等,还要细致加以评语,简直不堪重负。
         第三是无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休会:徒劳无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学生对老师的精批细改,大多只是匆匆看一眼分数或批语便置之不理了。
         老师每次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费时多,费力大,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二、传统中学作文批改方式的改进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作文批改不应该是教师个体的任务,而应该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活动,把作文作为生生、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训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作文“三步走”评价法。
         第一步,教师制定标准。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从内容、表达和卷面三个维度设定,评分标准是为阅卷老师设定,标准比较概念化,学生不容易把握,因此,需要把概念化的标准进行具体化,转化为学生易于评判的形象化表述,在转化过程中,可以把作文升格的相关要求设计其中。


         比如,表达维度中有表达方式运用得好,此要求也是学生作文丢分的主要原之一,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使用记叙,而不善于运用描写等其他表达方式,因此可以把这一要求细化为三个方面:(1)描写的运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使用。人物描写中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使用;景物描写则可以点缀在文章首尾段,或者文章中间。(2)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可适当运用。(3)议论、抒情的运用。结尾用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或升华主旨。
         标准制定好,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就有了具体抓手,作文评价也有了很强的操作性。
第二步,学生自主评价。
         从该步骤,采用《作文评价表》(如图)进行操作。
         首先,生生互评。课前,把全班的作文分成一二三等级,全班分成四人一小组,一人任组长,每个小组分发四篇作文,四篇文章中涵盖一二三等级。要求每位组员先阅读四篇文章,而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四篇文章进行商讨,最终汇总,并由组长执笔在作文评价表中书写得分和评语,评语先指出文章优点,再点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然后,学生自评。互评后,把作文发给作者本人,作者根据作文评价标准进行自评,指出自己在写作时的想法,列举出自己文章的得失。对同学的评价认同的,用红笔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若对评价有异议,可以作出解释。
         经过互评和自评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二稿写作。
         第三步,教师总结点评。
         教师根据小作者自己的评价和修改,对作文二稿进行最终评价。一篇作文经过互评、自评,文章的优缺点基本都能呈现出来,此时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修改的情况,学生知晓问题却不一定知晓如何改,教师可以就具体问题给予明确详细的完善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对文章进行三稿写作。
         在这一步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专题教学。
         三、结语
         现代教育的主体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传统教育中,学生作文评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而易忽视学生本人的意图。
         作文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评作文,有序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学的一条有益途径。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有助于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锋, 杨赛斌. 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方法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17(7).
         [2]杨梅花. 让合作探究走进作文教学——浅谈学生自改互改作文[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000(015):265-266.
         [3]张太春. 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J]. 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 2011, 000(012):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