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乐意听,并非易事。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但课时量很少,一般是每周一课时,教师与学生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很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时常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教学内容毫不重视,整个 课堂缺乏活力而苦恼。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如何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无向注意变为有向注意,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首先要开好头,也就是要有成功的课堂导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要从如何把学生的学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出发,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迅速得到抑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合作导入,构建有效课堂;生活导入,创设精彩教学;情境导入,开启思维钥匙。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猜谜,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学习计算机安全使用道德时,由于涉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师纯粹地跟学生讲相关知识点,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听的兴趣不大,自然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相关的计算机病毒引发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看法,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和使用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教师只有运用了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二、合作导入,构建有效课堂
当前来说,多数学生都是家中独生子女,多数学生都是从小到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多数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以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导入的方式,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在合作导入的过程中,比如在学习了一次打字之后,我在第二堂课的课堂导入中,引导孩子们通过合作加以导入复习课,这节课一开始是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小小组中进行一场小竞赛的方式,孩子们可以一起进行一场打字的竞赛游戏,小组中胜出的学生,再参加班级的总决赛,最终评选出打字冠军,这种合作导入的方式,使得孩子们具备一定的竞争理念和竞争意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
所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学情,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差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我要求每一个小组呈现一份多媒体作品,对于作品呈现的要求,也会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点,以考证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结合具体学情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整合,最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巧妙生成。
三、生活导入,创设精彩教学
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结合生活导入法,我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生活导入的模式,为学生创设精彩的教学课堂,生活导入法主要是采用学生生活实践中比较熟悉的场景、情境,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浅薄,所以采用生活导入的方式,有助于实现知识点的深入浅出。
在教学中我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内容、情境融入进来,比如结合图片插入、文字录入这样的课时内容,我设计了“我的家乡“这个任务,要求学生们积极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点(图片查找、图片插入、文字编辑)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采用生活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和内容。
四、情境导入,开启思维钥匙
有效创设的情境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够让学生的潜在求知欲转为活跃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像是一把能够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的情境如果能够像磁石那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就能和教学内容相互交融和升华,进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共振。因此,教师常常可以在新课的开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身处地中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解决问题。情境式导入,我认为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的导入方式。
大多数新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Excel数据管理”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因为该课内容包括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三种操作,整体来说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纯粹的数据管理操作也比较枯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讲授新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每次去图书馆都会看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忙碌着,为我们办理借书和幻术。其实他们的工作还不止这些,昨天我去图书馆就看到工作人员还在做这样几件事情。(1)将各类图书按照出版日期的先后进行整理。(2)统计各类图书中馆藏数量少于5本的图书。(3)分类汇总各类图书的馆藏量。看到工作人员这么繁琐地工作,同学们有何想法呢?能否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工作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Excel数据管理’一起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这几项工作吧。”学生在倾听、观察、思考的同时,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本来较难掌握并且比较枯燥的数据管理操作,成为了情境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时,青少年那种好胜、不服输的性格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想方设法完成情境中的任务。
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四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外,还有许多导入方式,如:经验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等。信息技术课上根据新课内容的不同及所教学生的差异,合理、正确地使用最优化的导入方式,就能取得最佳导入效果。
好的导入就像电影精彩的序幕,抓住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力求给予每堂课一个精彩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