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所有课程和全过程,实现全课程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实施“课程思政”,首先就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中设立课程思政目标;其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以及同一课程的不同实施阶段挖掘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最后,要将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程 专业课程 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 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般认为:“课程思政”是指学校的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深挖课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影响学生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使学生符合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准确把握了“课程思政”内涵,就不难发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是以显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政治思想教育的,后者是以隐性的教育方式通过非思政课程教育这个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方式、特点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这个目标。
二、“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意义
1.“课程思政” 是高职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需要。“教育”本来就包含教书与育人,是教育教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高职教育的“教”是传授知识,培养职业能力;“育”就是对学生的“灵魂”的塑造,提高学生的品德。它保证人类社会始终能朝着积极、正面、和谐、有序的方向前进。
2.“课程思政” 是新时代高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在这方面充当着主要的角色。习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同时,我们要看到,凡课程都包含“思政元素”,凡教学都有育人的功能。所以,应该发挥非思政课程(比如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使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3. “课程思政”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冲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4. “课程思政”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职教育引入“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与社会现象,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5. “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应对社会的快速变迁。 高职教育引入 “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社会的一些快速变革问题,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信任、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三、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程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要贯彻这个过程,首先就要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形成协同效应。
笼统地讲,凡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元素)都是“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元素)。大体上分为五类:“三观”思政教育资源,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资源,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12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等思政教育资源,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各种法律法规。此外,还有时事政治、校训等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但是,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来讲,究竟哪些思政教育资源合适,哪些思政元素可用,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以下是以《行政管理》课程思政为例来说明的。
(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中设立课程思政目标
《行政管理》的课程思政目标是:
1)通过本课程思政育人强化学生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观念;
2)通过本课程思政育人使学生更加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本课程思政育人使学生更加坚持“四个自信”
(二)要挖掘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
1.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
笔者根据《行政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选取了思政在课程教育中的融入点,确定了具体的课程思政的目标以及教育方法、载体途径、教学效果。如下表
2.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挖掘思政元素
高职课程一般分为三类:纯理论课,纯实践课,理论+实践课。纯理论课的思政教育一般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为主要目标,通过给学生讲授、课堂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某方面的思政政治理论内容“是什么”和“为什么”。《行政管理》的理论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分别讲授、讨论或者让学生查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是什么,本单元的行政管理实际中应该坚持什么核心价值观;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它包括哪四个方面,本单元的行政管理实际中应该坚持什么自信;本单元涉及到了哪些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本单元的行政管理实际中应该遵守哪些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
纯实践课的思政教育一般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行为为主要目标,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参观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某方面的应用和行为正确还是错误,坚持和坚定正确的信念,形成遵守规范、法律法规和道德的自觉行为。《行政管理》的实践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坚持和坚定正确的信念,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不出错,少出错。而且根据实践课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理论+实践型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途径和方法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的综合。
3.要根据课程不同的教学阶段(环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活的思政资源,专业课程教师要善于向他们学习,吸取思政教育的营养。所以,在教学准备阶段,首先要善于从思政课教师的“思政元素库”里挖掘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其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要善于吸收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双师素质”教师加盟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这是搞好课程思政的根本保证。再次,要选好教材,最好是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最后,要善于从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挖掘思政元素。《行政管理》课程思政准备阶段就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到了一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色发展”“工匠精神”等。在教学实施阶段,专业课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准备阶段准备设计好的思政元素外,还要善于从学生那里和教学情境中吸取新的思政元素,不断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去。在课程结束考核阶段,比如在实验和实习过程后,要求学生清理操作台,注意实验和实习场地的卫生,并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和实习报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课程考核中要做到诚信考试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思政元素。
(三)要将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
要做到将思政元素恰当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在上述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恰当的课程思政的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找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去的融入点,如上表1-1中的思政在课程教育中的融入点。再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元素准确渗透到专业技能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中去。
四、预期效果
通过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育。首先明显地丰富了思政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教育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感染力和实际效果;其次,比者通过一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感觉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只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德育教育的现象;而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的实例,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最后通过修订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标准),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更新了教学内容,必将使教师更新和探索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 2016-12-09.
[2]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5):86- 90.
[3]赛华征,付蕊,马力通,刘云颖,赵悦.《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35- 36.
[4]隆院男,聂小保.《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5]刘立丰,孙国徽.高职院校构建 “课程思政”之路径探索[J]. 高教学刊 2019.9
作者简介:覃常员,男,湖南常德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副教授,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和高职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