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蒋唯
[导读] 本次探讨的主要出发点为电梯结构与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本次探讨的主要出发点为电梯结构与原理的教学改革,简要分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在中职学校中,部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低,达不到专业人员标准,导致毕业工作时遇到重重阻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式,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提升学习效率,保证学生掌握完备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电梯结构与原理;教学改革;电梯工程
         引言
         在我国的电梯专业中,《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属于其中一门核心的课程,毕业生要想毕业之后顺利考取相应的电梯作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就必须要扎实学好这门专业课程。然而,当前在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中,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许多学生达不到要求。因此,亟需采取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为将来进入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较简单的知识,对于那些基础的专业性知识,教师只需简单的进行引导,后面部分就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同时,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带实训室,参观实际的电梯部件,并加以讲解。若不具备相应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现场讲解的侧重点要放在理解上,将整台电梯划分为多个小的模块,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分析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作用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结合实际等能力,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性格、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分层次讲解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属于普通学生,就只需按照标准进行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具备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或者很喜欢电梯工作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引导他们去钻研较复杂的系统原理,让他们去探究如何进行分析与设计整体电梯结构。这样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帮助部分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而普通的学生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理解这门课程,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各个企业的人才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自己应有的价值。
         二、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实际操作、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以及认识实习环节结合到实践教学环节当中。一般的中职学校都有实训基地,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带学生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电梯结构。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相关技术性软件,例如电梯三维仿真软件等,按照实际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层次开放,更好的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进入实验室时都能有一颗探索的心,积极主动的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实验室管理运行时,按照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让科学技术更好的为学生学习做贡献,当结束实验室的教学实验之后,可以安排短期的实训,学校提供一系列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划分实训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确定实训课题以及指导教师。

在实训环节中,指导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工程标准的电梯设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今后进入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在我国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控,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很少进行思考,这样很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所以,教师要积极地探索转变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将目前比较现代化的问题启发式、讨论式以及问题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现代化教学的课堂上,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在实际教学中,多引入一些教师的科研成果,分享科研经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检索,自主安排课程设计内容,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首先,教师要明确创新式教学的实际意义,要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培养新时代的技术型人才,让学生在课堂上也有参与感,有任何问题可以主动的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思考。
         在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完备的电梯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明确电梯知识具备宽泛性,学生还需要将其知识进行延伸,还要具有解决控制问题的能力。创新式教学模式不光要求学生掌握宽泛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并且要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再与学生一同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考问题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地思维创新能力。
         结束语
         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教学创新,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在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将整块的知识点划分成为许多小的模块,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现代化的工程要求相符合,培养创新型的新时代人才,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满足各个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就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使得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秦越,何彦虎.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电梯结构与原理》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205-206.
         [2]张旭涛.基于《电梯结构原理》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8):115-116.
         [3]肖炜,高丽洁.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7(10):98+101.
         [4]窦岩,郭兰中,牛曙光.电梯原理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36):60-6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