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教育视野下班级凝聚力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毛成珍
[导读] 绿色教育理念是以和谐、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理论构想
        摘要:绿色教育理念是以和谐、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理论构想。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念,绿色教育理念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将绿色教育理念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构建、德育培养、素质提升等环节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多维度互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绿色教育;班级凝聚力;班级建设
        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纯净,生命之美在绿色中诞生,生命之力在绿色中张扬。教育,何尝不应该如此呢        毕竟,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诞生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获取生命之源,最终使我们的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需要,绿色课堂应营造“谐的氛围”:绿色代表自然,和谐氛围亦指师生之间的生态和谐,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和谐体现。
    《亮剑》精神提倡“像狼群一样团结,像猛虎一样独立”和“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气势和凝聚力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中;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也有人把凝聚力定义为这样的一种力:团队使成员积极从事团队活动,拒绝离开的吸引力。团队的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一个团体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的归属地。一个班级是否有凝聚力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更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知道,单独的砂子黏度不够,而单独的水泥则硬度不够,只有当砂子和水泥按合理比例加水搅拌后,才能形成坚固的混凝土。一个班级同样如此,我们把学生比作砂子,班主任比作水泥,那么班级凝聚力就是水。一个班要想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整体,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下面就怎样培养班级凝聚力提出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加强制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量化和精细化。
        初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借助学生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纪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常规的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具体在管理班级时,我把班级分成了把8个学习团队。由学习成绩和常规都较为优秀的学生任团长,然后再在每个团队当中选出卫生团队长和纪律团队长。所有的学习团队长、卫生团队长和纪律团队长,分别由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直接负责。另外,把量化管理分成学习,纪律,卫生三大块: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家庭作业和临时性作业,由学习委员管理;纪律包括早读、午休、午餐、课前准备、课堂、眼保健操、跑操、晚自习等;卫生主要是要做到学校要求的标准,除了要安排日常的早晚两次保洁外,还需做好义务保洁的准备。各项得分由之日班干部当天统计好交班主任处。每周一总,评出每周?“最佳团队”,以及前三名团队,并颁发奖品。
        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班级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种观念、一种情感、一个愿望、一个判断在一个人的心中出现或起作用,就叫暗示,暗示能影响人的观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舆论导向就是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当班主任,我们就要不断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学生的精神领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总是从他们喜欢的歌曲当中选取一些歌词比较有意义的和他们一起唱。

例如周杰伦的《稻香》,王力宏的《改变自己》,当集体陷入迷惘的时候,我会给孩子们一起看以前的照片,听自己的班歌《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
        孩子犯了错误,千万不要在全体同学面前“开批斗会”,这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叛逆心理很强,就像我们班有个调皮的女孩子,初一的时候非常乖巧懂事,一开始我没有注意方法,对于她平时分的错误总是会当面批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后来她也变得越来越调皮。后来,我找她谈话才知道,我当众批评她的这种负面心理暗示让她失去积极向上的动力,也让她失去了在其他同学成为好同学的机会。因为,老师一旦公开批评了某个同学,周围的同学一定会戴“有色眼镜”看他。所以,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经常找孩子谈心,引领孩子健康阳光地发展,才是班主任真正要做的事。
        第三,正确看待学生间的矛盾,相信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
        班上的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是班级教育所要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对待学生冲突的正确的认识,还要把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做好学生冲突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冲突中成长。
        在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后,首先让学生认识产生矛盾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分析产生矛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处理矛盾。但是,事后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如果不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就很难化解矛盾。例如有一次,我们班两个同学打架了,被我带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我就给他们一人一颗糖,让他们先坐一会冷静一下,后来等他们慢慢冷静下来,而且都开始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我就让其中一个重述了当时的场景。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手打架。最后我再让他们自己按班规选择处罚方式,完了之后,他们俩一出办公室就又和好如初了。如果当时我气急败坏地批评他们,很可能会起反作用。
        第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师生之间相互信任与包容。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班级工作,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让他们在班级舞台上大显身手。班主任合理的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明辨是非和做人的尊严,最终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其实,我回顾半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现在孩子们之所以热爱这个班级,与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还是有关系的,团体第一,足以让这群孩子们自豪一阵子的。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首先要树立典型,对学生所获荣誉多进行表扬;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以及学校里的各项评优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所在的班级和班级里的同学都是优秀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也应该优秀起来。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学校倡导绿色教育的大视域下,师生彼此信任,相互尊重,才能使班级具有凝聚力。如果一个教师接人待物总是满腔热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学生就会被他深深吸引,产生亲切感,愿意与之交往。作为班主任的我始终不会侵占学生得艺术类课,包括体锻课,有时还和他们一起打打羽毛球,打打篮球拉近彼此的距离。
    有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他的教育札记中总结了自己的治班心得:力量在于目标,核心在于尊重,重点在于氛围,关键在于疏导,成果在于巩固。对此,我表示十分认可。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在和学生的沟通上下功夫,培养出班级的凝聚力,加之学校所构建的绿色教育氛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出团结、优秀的班级!

参考文献:
[1] 陈琳.绿色教育观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森林班”为例[J].江苏教育,2019(71).
[2] 毕乐武.携手科技人文 打造绿色教育—信阳高中绿色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3] 周建刚、陈红兵、卢进登.强化绿色教育理念 推进环境友好型实验中心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