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郑宏林 陈伟 曾春光 黄辉
[导读] 目的:探讨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中心检测梅毒及艾滋病患者74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预防管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管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概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控制满意度进行评判,判断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病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发病概率,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梅毒和艾滋病的认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及生活健康,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梅毒;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

随着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不断变化,让传染病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梅毒及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如今传染病不断的增多,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尤为重要,能够最大化的控制及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减少传染病对人们的威胁。本文就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中心检测梅毒及艾滋病患者74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35岁~68岁,平均年龄为(43.56±5.26)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为34岁~68岁,平均年龄为(44.75±5.5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经所有患者都同意并签同意书;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没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和药物过敏史;患者的基本资料齐全;患者已参与传染病预防检测。
1.3排除标准
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的患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不能参与研究的患者;伴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属拒绝参与的患者;排除由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预防管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控制方案为:
1)健康宣教:对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有关于梅毒和艾滋病的知识讲解,让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梅毒和艾滋病有具体的了解,了解其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发病概率,从根本上对发病概率进行控制预防。通过对病症进行宣传,让患者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及发病时的相关症状,让患者了解治疗方式并及时的就医。若草鱼研究的患者存在问题耐心的解答,避免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患病。
2)树立正确的观念:由于大部分人对梅毒和艾滋病都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和偏见,这对患病人员的心灵造成严重的损伤,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通过耐心的与研究患者进行沟通,让研究人员放下对梅毒和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偏见,让患者对梅毒各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并告知其检测方法,缓解检查患者对病症的过度恐惧。
3)改善不良习惯:在研究患者对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后,与患者家属一起进行监督管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习惯,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以最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并告知患者定期的进行体检,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1.5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概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控制满意度进行评判,判断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控制满意度,按照评测等级分为特别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特别满意:患者在预防控制模式下,效果明显,没有发病情况,生活质量提高;一般满意:患者在预防控制模式下,生活质量没有下降,没有发病情况;不满意:患者在预防控制模式下,对健康宣传教育不满意或出现感染情况,生活质量下降。
1.6疗效评判
控制满意度=(特别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x2检验,并分别用(±s),[例(%)]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概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概率,观察组患者的发病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


3讨论
传染病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危害性,需要人们引起高度的重视,人体受到病源微生物或寄生虫的感染是导致人体患上传染病的根本原因,传染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进行广泛传播[6~8]。目前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增大的趋势,需要及时的对病情进行宣传,避免人们因为无知而患上传染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梅毒与艾滋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发病概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和控制[1~2]。通过健康宣教让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梅毒和艾滋病有具体的了解,树立正确观念让研究人员放下对梅毒和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偏见,改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等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发病概率[3~5]。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概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控制满意度进行评判,判断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病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证明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发病概率,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梅毒和艾滋病的认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及生活健康,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泽升,文智慧,孙剑.2015—2017年湖南省宁乡市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01):122-124.
[2]卞琛,甄森,周建波,胡焕春,等.某市三甲综合性医院性病就诊者扩大艾滋病和梅毒检测项目效果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504-1507.
[3]王芳,龚梦露,郭丽芳,等.杭州市余杭区2015-2017年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1):4875-4877.
[4]俞冠赟,李超丹,朱明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患者合并神经梅毒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5):1831-1834.
[5]李丽,刘洁,田甜,等,孙灵利.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HIV、HCV和梅毒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3):1653-1655.
[6]许骏,罗莉,胡荣,等.2009-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03):254-259.
[7]马玲玲,杨正贵,杨芳.西夏区2015~2017年部分女性婚检人群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原检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06):443-445.
[8]缪阿敏,孙怡华.南通市2011-2015年艾滋病性病门诊哨点男性就诊者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