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桥梁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及人身财产安全,而软土地基的处理又是道路桥梁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不均匀沉降、失稳、坍塌等,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施工建筑单位必须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并提高施工的质量,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满足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高要求,提升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地了解工程需求,同时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提高道路桥梁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保障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希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一、软土地基具体特点
1.含水量高
软地基这种地理形式在山区城市道路中还是很常见的,跟以往的传统土质地基的含水量有所差别,软地基中的含水量可以说是很丰富。可是,不足之处在于软地基没有具备良好的渗水能力,尽管含水可以达到 70%以上。一般情况下,如果软土层的含水量比例一定时,土壤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强化对地基的巩固。
2.压缩稳定时间长
由于土质较软,所以软土地基需要更长的时间稳定压缩。在建设道路桥梁中软土地基需要承受持续巨大、稳定的压力,才可实现稳定压缩,确保软土地基的受力均匀。软土地基施压的时间过短,难以保证稳固软土地基符合施工要求,软土地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施压,才能保证其处于持续的稳定状态之中。
3.软土地基变形量大
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地基沉降。在完成道路桥梁的施工后,其在漫长的使用周期中,使得软土地基处于被各种穿行的车辆摩擦,承受挤压重量,稳定软土地基,压缩空间,这是导致地基下沉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软土地基变形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其次,地基断裂。相较地基沉降一旦桥梁道路出现地基断裂的情况,那么其不仅会使道路桥梁停止运行,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道路陷入瘫痪之中。软土地基在漫长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变形量,所以在稳定地基的同时,其可能会形成系列安全问题。
二、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
1.密实加固法
由于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强及承载能力低,需要采用密实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具体分为四种,即排水密加固法、深层密实加固法、动力固结法及水泥土混合法。其中,排水密加固法施工过程比较简单,主要针对含水量较高的土层,通过将软弱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吸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其在沼泽、江河湖海等区域施工中应用广泛。第二种深层密实加固法,通过对地层进行挤压,以此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第三种动力固结法,在饱和性的黏土地基中使用较好,其主要通过自由落体的重锤所产生的力量打压加密地基,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第四种水泥土混合法,又称为深层混合法,通过在软土层中将一些建筑材料混入,然后以专用的设备进行搅拌,或者使用一些吸水性较强的建筑材料,以此降低软土层中含水量,从而增强软土层的承载能力。
2.灌浆技术
如果软土地基较为复杂,并且不容易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利用灌浆措施对其进行固结,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水泥砂浆,借助于导管将其注入到软土地区的缝隙之中,能够达到固结地层的目的,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层的地质条。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要注意钻机的选择以及进行钻探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灌浆施工的准确性,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地基灌浆的过程中,还要对于表面进行压实,能够使的软土地基中的淤泥得到及时的排除,并且也有助于后期进行相应的土地平整工作。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灌浆作业过程中还应该保持基层的硬实度,这样才能够保障软土地基水泥灌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夯处理技术
由于强夯施工法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过程中,不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施工速度相对较快、适用土质极为广泛、加固处理效果也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对一些废料进行重新利用,从而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在对桥梁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强夯施工技术受到了广泛青睐,不仅应用极为广泛,而且也具有卓越的前景。当然,强夯施工法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强烈的噪声及振动等弊端,那些距离居民区不远的桥梁工程应慎重采用。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经验,在强夯中产生振动,针对普通建筑物与构筑物来说,在间隔距离在 10 到15 米之间,一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一些建筑或精密设备仪器的振动需求较高时,一旦强夯产生振动会产生不利影响,则必须立即使用隔振或防振手段。
4.土体置换法
土地置换法通常都是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挖出,并且在地基中填入强度较大且符合道路桥梁工程要求的土壤,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进而保证地基的稳定性,使得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提高。土体置换法的优点在于操作较为简便,并且施展过程中并不需要太多设备,所以使用土体置换法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在面对一些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时,可运用土体置换法来进行治理,一般软土地基土层厚度不超过3.5m时较为适合。
5.表层排水技术
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如果不充分排出过量水分,就会导致地基结构稳固性不达标,影响整体路桥工程建设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概况与工程强度要求,采用表层排水法充分排出多余水分。根据路桥工程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差异,软土地基表层排水法主要包括如下两类:1)路桥工程地势偏低,极易造成地表径流淤积,为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路基结构中增设一道防渗层,并在路基基坑回填作业时,使用吸水性良好的回填材料,提高排水效率。2)路基结构位置偏高,可采用增设排水明渠的方式,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将地基结构中多余水分排出到合理位置。
5.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指的是将软土地基的软土层中加入一些颗粒物料或是一些胶凝材料形成桩体的手段,通过复合地基技术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软土层的空间,增加地基强度,同时在桩基础与桩体顶部铺设一些垫层,使得软土层和桩体共同承重。复合地基在施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钻孔施工,同时在孔中加入水泥、砂石、石子等材料,之后进行夯实形成桩体。通过对桩体的施压来压缩软土层的空间,进而加强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
结束语:总之,在施工企业在道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质量的问题。软土地基是道桥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地质条件,如果不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很有可能会在施工完成以后,造成道桥工程的沉降,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所以,在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正确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避免因为沉降问题影响人们的出行和道路运输,提升道桥工程的品质,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国强.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14):251.
[2]孙海涛.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6):145,148.
[3]万小玉,周斌.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922—922.
[4]王宁.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分析[J].消费导刊,2017,(3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