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完善交通系统,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类交通问题,更多市政道路工程开始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有利于维护现代城市稳步发展。但是,部分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市政道路出现裂缝以及塌陷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不科学、管理不完善。要想解决市政带路不稳定问题,在实际市政道路施工中,应对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分析,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环节保障市政道路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施工工艺
对当前的市政道路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为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逐渐引进水泥稳定碎石这一基本施工技术与方式,此项技术不仅具有极强抗疲劳性与稳定性,更能提升道路整体抗压能力,在当前市政道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但是,在此类市政道路施工工艺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全面管控施工工艺,并对多个环节加以管控与分析,做好各项细节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艺应有价值,最大限度提升道路质量。
1.水泥稳定碎石概述与特点
1.1基本概述
对当前市政道路施工常用水泥稳定碎石加以分析,水泥稳定碎石为半刚性的结构,此类结构在当前市政道路具体施工中得到重视与应用。在市政道路具体施工中,需应用级配碎石,并将级配碎石作为市政道路施工主要骨架原料。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凝胶等材料,辅助市政道路施工开展。虽然,应用凝胶能够修补较大缝隙。但是,依旧存在部分较小缝隙。为解决市政道路存在的较小缝隙,需要借助砂浆做好修补工作[1]。在修补完成后采用有效方式,对市政道路进行压实,并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作用,提升市政道路强度。
1.2主要特点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对道路要求逐渐提升,而道路作为一种基础性建设,主要由市政部门承担。无论是从完善交通功能,还是维护出行安全等作用。作为市政部门,都应做好监管工作,并引入全新施工工艺,最大限度提升施工质量。而水稳定碎石施工工艺,之所以能够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源于此项工艺特点。其一,材料常见。水泥与碎石作为市政道路施工材料相对常见,且成本较为低廉,容易获取。其二,强度较高。应用水泥进行施工,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使市政道路迅速凝结,在道路凝结5-7天后,其强度甚至能够达到2.0MPa[2]。其三,工艺简单。应用水泥与碎石开展市政道路施工,其整体工艺相对简单,并无复杂程序,在实际道路施工中,只需要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拌和、摊铺与压实即可。在施工中,不需要复杂工序,如果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甚至能够缩短工期。因此,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中,如果应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应做好材料选择、控制与应用工作,在不同环节,对施工工艺加以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材料的选择、控制
2.1碎石材料选择工作
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碎石原料,因此,在施工前,应结合市政道路施工与道路等级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碎石。对当前市政道路施工所用碎石加以分析,通常来说,所用碎石为粗集料,粗集料大小应控制在三厘米这一范围内。在碎石集料过程中,部分碎石颗粒较大,为满足市政道路施工要求,应结合破碎机,对碎石进行加工与处理,确保碎石到达市政道路施工要求。其次,在碎石生产完成后,可以借助振动筛,对碎石进行筛选,筛选完成后,能够保障碎石等级符合施工要求。
而在细集料选择中,应选择干燥且清洁细集料,并采用保护方式,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或是风化问题出现,影响细集料使用价值。
2.2水泥选择
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过程中,需应用大量水泥原料。为保障施工顺利开展,需要在施工前,结合国标要求,做好水泥原料选择工作,并结合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环境,做好水泥原料选择工作。在水泥这一原料选择过程中,其原料选择相对宽泛,可以选用普通水泥,或是火山灰水泥。应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做好水泥判断与选择工作,尽量选择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以此提升市政道路质量。
2.3混合材料
就当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来说,混合材料应用为以下两种,其一,为活性较高的混合材料。其二,为非活性材料。其中,以活性材料为主,此类材料主要成分为粉煤灰,现对于非活性材料来说,上述两种混合材料区别,主要指人工与天然。在选择混合材料时,应结合施工具体要求,确定最为适合的混合材料。
2.4含水量控制
含水量或高、或低,都会对水泥稳定碎石工艺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水泥的含水量。水泥含量较高,极易导致弹软问题出现[3]。如果含水量较低,很容易出现干缩问题,或是难以成型问题出现。因此,应做好水泥含水量控制工作,并结合市政道路具体施工环境与运输距离,结合施工具体要求,进而将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具体应用
3.1施工前的准备环节
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保障施工的质量与进步。在准备环节,应做好技术、设备与材料准备工作。其一,在技术准备工作中,应做好底层清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杂质对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控制翻浆问题,结合各项参数与设计要求,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其二,为材料准备工作,应严格遵循国标要求,遵循采购标准,在施工前预留好材料,并做好科学保存工作。其三,为设备准备工作,应做好压路机、运输机等各项设备准备工作。
3.2施工过程应用的技术
在施工中,为提升市政道路质量,应结合混合料拌制、运输等多项工作,做好养护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应综合多种因素考量,并确定最终拌和比例。其次,应在施工中,做好温度管控工作,并结合蒸发与流失,对水泥含水量进行调节,并做好摊铺工作,并在摊铺过程中,合理应用压路机,做好压实工作。与此同时,应结合人工方式,对不平或是凹陷部分加以处理,避免道路基层受到损伤,产生破坏问题。
结束语:就当前社会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大众可支配资金逐渐增多,无论是为了满足工作,还是生活需求,很多家庭与企业配备车辆。车辆销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进步。诸多车辆运行,势必会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对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加以分析,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政道路质量,维护交通运输的基本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兴彪.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165-166.
[2]郭永辉,杨姗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137-140.
[3]孙申温.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7(08):163-166.
作者简介:徐金平(1991 -),男,汉族,安徽铜陵人,本科,路桥工程师,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