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瑞涛 温旭东
[导读] 城镇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较为常见
        摘要:城镇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较为常见,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施工技术,提高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有鉴于此,文中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城镇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镇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作为城镇道路的施工基础,是保证城镇道路施工质量的核心。从城镇道路性质方面分析,由于城镇道路都是露天施工,施工中会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如夏季雨季施工可能会造成路基积水,此时就要提前准备好排水设施。只有结合城镇道路实际情况,掌握施工要点,才能够保证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1、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
        1.1 塑形体积应变
        絮凝形式的沉积物是构建成软土层的关键成分,其在没有遭到损坏时拥有的结构强度是比较高的,如果其结构遭到损坏,强度便会急速下降,而后产生稀释想象,所以会极易出现侧方滑动的情况、因为挤压向两边溢出的情况和沉降的情况。并且会因为长久的荷载作用力而持续潜藏软土层形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地基的边坡和堤岸构造的稳固性会非常低。
        1.2 结构不均匀
        通常来讲,软土地基中的土壤密度与硬度均非常低,另外,各种类型的土壤强度与密度均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时就极易出现受力不平均的情况,时间一久因为路基承载力度的增强就会产生道路断裂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
        1.3 抗剪强度较低
        软土层不但容易被压缩变形,并且抗剪程度也非常低,基于此,当在软土层上实施道路的建设时,其道路的承载强度和其他路段相比会更低,极易导致路面产生沉降的情况,同时因为其抗剪程度的差异,致使道路强度和承载能力均有所差异,最终使软土地基各个路段产生的沉降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也是道路产生断裂情况的主要原因。
        2、软土路基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2.1 软土地基无法满足荷载要求
        通常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都非常低,建设完毕以后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进而严重干扰了城镇道路投入应用后的稳固性。所以,在城镇道路建设之间的预备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必须对软土层进行严格勘察,然后利用对应的解决方案,提升城镇道路项目的品质。
        2.2 不均匀沉降问题
        目前在软土路基的建设中,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为对路面所做的夯实工作不到位,使得路面的稳固性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形成对应的裂痕和裂缝。对于该问题必须针对其具体状况进行了解分析,采用对应的措施来更好的提高路基的稳固性,同时针对建设期间有缺陷的部分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减小不均匀沉降现象产生的频率。
        2.3 边坡受雨水冲刷不稳定
        在对城镇道路进行建设期间,对于边坡位置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建设品质,特别是标准路段的边坡非常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使通行后的道路品质达不到对应的标准。同时,软土地基边坡的稳固程度还会直接干扰到整个道路的品质,因为在雨水季节中其非常容易受到冲击而受损。
        3、城镇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
        3.1 置换法
        软土路基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确保后续施工顺利开展。为了保证路基的承载性,可以选择置换法施工,就是将软土路基中的软土更换为性能更强的土壤,从而提升路基的承载性、稳定性。置换法方案确定前,要重点考虑施工成本,由于置换法需要更换大量土壤,因此,置换法更适用于浅层路基施工,否则若采用别的处理方法,施工成本将会过高。置换法要考虑软土路基地势状况,提前勘察周围是否有可置换的土场。施工中,要将软基中的土壤挖出,并在底部铺设 1 层碎石,保证基部的稳定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更换为砂石、砂砾等,从而提高路基承载力,满足地基上部承载性能。


        3.2 强夯法
        强夯法是指重物(锤)从高处落下锤击地面,实现路基土壤压实。施工中要使用重量大的重锤设备,重复锤击来减小软土孔隙,加强土壤、砂砾之间的紧密性,从而提高软基的承载力,保证路基强度。此外,强夯法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路基面足够均匀,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用环刀法检测路基压实度,合格后再开展后续工作。强夯法软基处理工艺原理简单、成本低,但耗时较长、施工效率低。同时,在软基强夯中,要做好材料振捣工作,确保软基土质的透气性。
        3.3 高压注浆法
        高压注浆法即深层搅拌法,是将水泥砂浆通过压浆机压入到事先打好的孔洞中,将土壤、砂浆充分混合和固结,有助于提升路基的整体性能。在注浆前,做好打孔工作十分必要,要根据设计方案控制钻孔深度、孔径,钻孔到指定深度时保持空钻 2min,并清除孔底杂质,之后再打入砂浆。在高压注浆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根据软基土层深度设计钻孔深度,同时做好清孔工作。
        2)正式注浆前,要严格控制砂浆注入量,避免砂浆不足或过多现象。否则会影响施工效果。
        3)在压浆机运作中,要将注浆管插入到孔底部,连续喷浆,中间不可停顿,待到孔洞中不产生气泡且砂浆缓慢溢出之后才撤回喷浆管,保证砂浆固结质量,提高软土路基的支撑性能。
        3.4 碎石桩加固法
        碎石桩加固方案也是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碎石桩加固是指在路基中设置多个碎石桩体,从而提高路基的荷载性能。在应用碎石桩加固方案中,要对工程情况进行勘测,确保土壤结构能够达到工程标准。考虑到软土路基硬度较低,通过设置碎石桩负责承载上部压力,提高地基强度,多数工程都是采用复合桩施工方案强化路基结构。在碎石桩施工中,要提前确定施工方案是否满足工程标准,选择高强度、小粒径的碎石与砂石,正式施工前要做好试桩工作,严格控制桩间距与数量,在碎石桩强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后再大面积施工。
        4、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
        4.1 施工环境方面
        公路工程周边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如风蚀严重、土壤含水率高,如果路基处理中地下水位线较高,即使排除了基坑水分也可能造成回流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展开工作,保持施工连续性且不得中断,从路基清理到路床表面处理环节一气呵成。如果路基性质较差,可以设置隔离层,一次浇筑到隔离层顶部。路基四周不得存在水坑,否则会导致水分倒流。路基防护工作也非常重要,要避免雨水渗透、风蚀、霜冻、过多辐射等问题。
        4.2 基层处理方面
        因此,在施工中要统一堆放铲除的废土,堆土区域与路基间隔不少于 20m,避免土堆中的水分渗透到地下回流给路基。很多软土路基中的土壤含水量高,超出了液限土层,此时要将该土层下挖 0.5~1.0m,并置换为混合料。如果含水量在液限、塑限之间,可以先铺筑 20cm 厚的防渗层,之后再填入混合料。
        如果路基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此时要铺设超过地下水位线30cm 的渗水层,之后再铺筑混合料。
        4.3 现场管理方面
        由于多数公路工程的工期都非常紧,部分施工单位只注重施工效率和成本,忽视了质量管控工作,即使设置了质量管理岗位也流于形式,造成路基摊铺厚度不达标、压实度不足、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现场管理工作更多是形同虚设,以观察为主,实际试验性能检测工作非常少。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保证现场管理质量是保障工程效益的重要环节,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施工标准、施工方案内容,针对性地开展质检工作,严格控制软基的施工强度、摊铺厚度,避免错过最佳的问题解决期。
        结语
        在开展城镇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路基的稳定性能,以更好地满足于人们的需求,由于城镇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较多,每种处理技术均有各自的优势,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务必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最优的处理方案,如此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镇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梁宇.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153-154.
[2]赵守森.城镇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9(14):74.
[3]张乔波.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